美文网首页古今中外文史赏析
21.学习辛弃疾的《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

21.学习辛弃疾的《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

作者: 山水凡夫 | 来源:发表于2024-01-08 19:35 被阅读0次

【词作原文】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
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
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
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
风雨暗,旌旗湿。
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
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冬天,辛弃疾的好友郑舜举被召赴京,他写了这首送别好友的词。

词中盛赞郑有卓越能力和远大抱负,是将帅之才。他殷切希望郑能肩负起收复失地的重大责任,为国家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和朋友的惜别之情。

这首词的上片,作者以豪放夸张的笔法突出了郑舜举的过人才干,盛赞他是国之栋梁,对他寄予了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殷切希望。

作者抓住朋友的外形特点,以夸张的笔法写出了他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你胸藏韬略,抱负远大,才和这副威武雄壮的长相匹配。

上片最后一句作者用虚笔,想象郑建功立业后的情景:我似乎看见你率领着反击的军队,把敌人杀得丢盔弃甲,收复了大片领土,把皇帝高兴得急忙派使者召你回京受赏。这一句也把作者收复国土的十分迫切的心情写了出来。

下片重在写和朋友依依难舍的分别之情。一个官员在地方上是否得人心,是否有政绩,在他离别的时候最能表现出来。这句用信州儿童在郑离开时的表现来突出郑的得民心,有政绩,和上片写郑的作为能力形成照应。

到最后,作者已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感,于是用了一句情感喷薄之语,使全词在抒情的最高潮中结束:“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满怀的愁绪,只有借酒浇愁了,但杯中之物,难浇心中块垒,此时涌上作者心头的愁,岂仅是离别带来的,自己功名成灰、知音难觅、年华流逝,故国山河尚在敌手,自己的冤屈不得昭雪,等等,一股脑地涌上作者的心头。

最后一句,表意真切,凝重,有余音绕梁,缠绵不绝之味。

相关文章

  • 藏在诗词中的绝美名字②

    21.静好 《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22.舜华、舜英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

  • 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拚一襟、寂寞泪弹秋,无人会。

    ——辛弃疾 《满江红》

  • 钱选的画

    南宋 字舜举号玉潭。入元后隐居不仕,流连诗酒,潜心作画,以终其身。 款署“吴兴钱选舜举画并题。”钤印“舜举印章”(...

  • 中国诗词赏析|满江红(快上西楼)

    满江红(快上西楼) 中国出版集团·诗词中国2019-04-10 作者:[宋]辛弃疾 满江红 快上西楼,怕天放1浮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是个农夫...

  • [玄幻]八重王印(4)

    “王,染秋求见。”召舜睁开假寐的双眼,眼底闪过一丝鄙夷。“她来了也好,我倒要听听她怎么解释!” “舜公子,...

  • 秦始皇跟郑庄公为何都囚禁自己的母亲?

    郑庄公跟秦始皇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母亲纵然有罪,为何不学习舜帝孝敬父母,以博得孝顺美名? 舜是韦小宝口中“鸟生鱼汤...

  • 朝开暮落之花

    夏日午后读《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看了注解才知这里提到的舜华、舜英,系指木槿花,用...

  • 《辛弃疾》之满江红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 满江红(宋、辛弃疾)

    《中国诗歌集》CKA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学习辛弃疾的《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mw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