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生命延续的基础,也是抵达健康的终极手段。可以说,“吃”是健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道要吃什么营养还不够,只有拿捏了“吃”的总方针,才能更好地调度营养,营养进入身体后才能各归其位、各谋其事,一起为健康发力。
每一个营养素都是木桶上的一块板子,缺了谁都会让木桶装不满水,让健康打折。因此7大基础营养素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如何吃?
先来说第一把钥匙,那就是要“吃得齐全”,来满足营养种类的均衡。
说实话,想要把7大类营养素全部吃齐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地球上的动物、植物种类虽然繁多,但除了母乳,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所以人类就进化成了杂食性动物,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得不同的营养素,“混搭”才更营养,就好比积木玩具,手里积木的形状和颜色越多,搭出来的模型才越好看、越逼真。
其实,“混搭法”就是咱们常说的“荤素搭配”。可别小瞧这四个字,他们可是在人类进化史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远古时期,当人类只会吃植物时,很多营养素是缺乏的,人类的智商低且进化极其缓慢。后来,人类学会了狩猎陆地动物,实现了首次的荤素搭配,这时的人类获得了优质蛋白质以及更多的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人类的脑容量开始激增。再后来,人类又学会了捕猎水产食物,这让DHA等不饱和脂肪酸更丰富了,到这时才完成了营养素种类的平衡。人类大脑开始飞速发展,进化才有了质的飞跃。
因此,世界各国的膳食指南不仅建议大家荤素搭配,种类丰富,还希望更讲究一些,比如,中国的膳食指南要求我们每天至少要吃12种以上食物、每周至少25种以上。这是希望大家能在集中的时间摄入更全面的营养,营养素都不是孤身奋战的,它们更喜欢组团工作。比如叶酸和维生素B12都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但如果你能同时摄入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那么同型半胱氨酸的降低效率会从18.7%升到59.9%,我们将这种作用称为协同增效。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每一餐都吃得种类丰富,尽可能集齐所有的营养素,这样,才能在抵抗外界侵犯时,有强大的抵抗力。
种类齐全了,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把钥匙,就是要“吃得充足”,来满足人体对营养素量的两方面需求。
第一是要满足“短期储蓄”的需求。我们知道,身体全部的“消费”只能依靠营养素来“买单”,为了保证身体正常的运转,吃进来的营养素要能够弥补消耗的空缺,保持“短期储蓄收支平衡”。比如,经常熬夜的人,对维生素ACE的消耗量增加,就需要多补充一些抗氧化的营养素,而月经期的女性流失了不少血液,更需要多吃点补铁的食物,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身体达到营养的“收支平衡”;
第二是要满足“长期储蓄”的需求。我们从受精卵开始到呱呱坠地的婴孩儿,再到身强力壮的青年,这个期间,体型不断地变大、器官功能不断地变成熟,这些都需要营养素的不断积累。所以,要吃足够的蛋白质,除了满足日常消耗外,还要保证肌肉、骨骼以及其他器官的生长,营养学上叫做“正氮平衡”,就是在储蓄池里,摄入量要超过排出量,满足人体对未来营养的储蓄需求。
此外,对未来储存营养也是应对紧急情况的备战需求。比如当你遇到了病毒入侵,免疫系统快速应战,这时就要动用储存的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6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因此,“家有余粮心不慌”,营养素的账户余额充足,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也会提高。
长期主义”,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把钥匙。
与我们只隔着一片海的日本,就是长期健康饮食的典范,连续20年稳坐全球平均寿命第一宝座,高达83.7岁。而他们也还在一直努力改善全民健康,从二战后,从餐桌开始用营养改善身材矮小的问题,让日本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从150厘米上升到172厘米。这22厘米的提高,83.7岁的人均寿命都与日本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健康饮食的长期坚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再举一个长期主义的反面案例,一项涵盖7万人、历时10年的研究表明,只需一包薯片、一根雪糕就能影响大脑,每增加10%的摄入量,痴呆风险会增加25%。所以不是某一顿饭,而是每一顿饭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健康饮食需要长期坚持。
总之,生命的延续以及身体的健康,是营养素不断流动和积累的过程,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三把钥匙, 保证营养素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并且长期坚持。相信,身体一定会给你健康的反馈。
yo peac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