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
01
疫情期间,家里人全,又都不让出门,三顿饭必须家里吃。于是我便喜欢上了做饭,尤其想学习做面食。俗话说,缺啥想补啥,没啥想要啥,不会啥想学啥。
至今为止,只蒸过几次包子,还没蒸过馒头呢。那天我近五十年的老闺蜜,发来图片,首秀她蒸的馒头。看看要不然是闺蜜呢,不仅三观相同,干家务也都是老了才想起学。不是有那句话,想学啥时都不晚。
我的老闺蜜的老妈是国营饭店退休的,七十年代的哈市,国营用手指头都能数过来,家家吃锅锅头就咸菜,饭店工作三顿免餐不说,也比家里伙食好呀!她老妈82岁(她老妈和我老妈同岁)去世前,身体一直很好(急病)做饭手艺没得说,和我闺蜜一直生活在一起,所以那轮着她做饭呢?可以说,带点技术含量的饭,她和我一样基本不会做。
你看看她现在晒出的饭菜都做的有模有样的。知道了,会做饭也有潜在的天赋,别看不做,做就比有的做一辈子饭的人,还像样。佩服干啥像啥的,我的老姐妹。
02
下面我说说我昨天烙油饼的过程吧,愿意做也做做,不做看个热闹。大体过程我都拍下来了。昨天有特意网上学习了小视频的简单制作。就是把三段视频连接起来,这样观看比较流畅。加音乐加文字还没学习呢,慢慢再研究。我突然又对小视频制作感兴趣了,以后我会多发视频。
前期和面没拍,那个简单。我是用稍热点的温水和面,面里放点盐,还放点酵母(这是我自己改良的),其他视频里说一半用热水烫面,一半用冷水和面。这两个方法我都试过,感觉区别不大,所以我图省事,全都用温水和面啦。
然后盖上保鲜膜醒发一段时间,视频说半小时,我一般醒的时间较长。我这个人不循规蹈矩,喜欢有点自己的想法。瞎鼓弄呗!
豆沙馅(超市买的)加入油饼里,也是我的发明,那天看豆沙包做法,于是两个做法拼接起来,搞个创新“豆沙馅油饼”(名字也是我起的),老公他们吃后说,口感还不错。当然总吃油饼腻了,换换口味也挺好的。
03
有人说:学会点啥,赶紧分享吧!也有人会说:会点啥就得瑟,显摆。知道了,同一件事三观不同人,看法不可能相同。
就像我爱写记录生活的文章,绝大多数人(认识不认识的)都给予认可和鼓励,使我坚定继续写的信心。但也有个别人(我的熟人)对我有微词。说我这是拿自己的生活来消费,给别人看。
对呀!人的思想、性格、观念都不一样,做法怎么可能一样呢?有的人朋友圈从来不发任何信息。如我老公,有一天他转发了我的文章,他的同学群里就有表扬他的说,你终于学会发朋友圈了。其实那还是我用他手机发的。他基本不看朋友圈,也不发朋友圈,任何群不说话。拿起手机就是看小说、新闻、体育比赛啥的。所以感觉没事微信聊天几乎是女人的偏爱(男人也有,但比例没女人多)。
还有朋友圈天天发广告的微商,一天不知要发多少条。也有在朋友圈转发链接文章的,题目不错,挺吸引人的。但打开一看,挂羊头卖狗肉,擦边球的文章和半裸的图片,诱导人继续打开,我是没打开过。
发朋友圈不说啥,自留地别人管不着。不看就是了。可是有人竟然天天在同学同事群里发,就不能理解和接受了。那是公共场所,不是你的自留地,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是有价值的好东西,分享交流也挺好的。可是那是啥呀?降低自己在大家面前的“尊严”和形象。哪多哪少,咋分不清呢。
最近我同学群里,有个女同学,天天发类似的链接文章,打开一看,都是些啥内容呀?她还某中学的教导主任(在职),天天群里发这些,到底咋想的?群主不吱声,有一天我提醒了一句:你被盗号了吗?咋天天发假新闻。不回答,还是继续发。估计大家虽不出声,想法和我一样吧。我是群主的“春天教育群”,就不允许发乱七八糟的链接,广告、选票等。好文、新闻都可拿来分享学习,开阔视野。我的目的是打造“绿色、环保、有氧”群。
04
我发现有些老人受容易受小利诱惑,转发那些不太健康的东西的(自己也不看写啥)。人老了,如果特别爱“利益”的话,做人底线就容易降低。为什么社会经常探讨,“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多数情况是后者,但前者也有少许人。我举例子的那个老同学,上学时学习特别好,工作也是扛扛的,家庭也过的不错。没啥事闲的发那些干嘛?有点想不太明白。
个人认为:长者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长者的风范,不能因为自己年龄大了,而降低对自己道德水准的要求。更不能倚老卖老的,让社会鄙视瞧不起。
我去商场买东西,说发个朋友圈,几个群就给什么奖品。我从来不发,我也不要奖品,这就是我的底线。
我的朋友圈除了发我自己写的文章,就是发我认为写的好文章。我点“在看”的文章,也是我认同的观点,所以向朋友们推荐。
我既不吝啬点“再看”(好的就分享),我也不随便点“再看”,都是经过我阅读筛选的,至少我认为是好的。只有三观相同的人,才能聚合在一起,让彼此快乐,道不同不相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