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自己的手指有魔力——当我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但当我开始敲下这样一行文字,我的心率似乎变低了。这意味着我可以更为专注,思考也渐渐变得有序起来。
这绝不是偶然,在之前写作的时候,我也这样记录过自己的状态。
虽然这样的写作,更像是一个流水账——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谈不上什么逻辑性,更没有什么文采可言。但这样的写作有意义吗?
我相信是有的。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方式,敲下一段话,来开始我的写作。这样继续写下去,就变得异常简单。
就像物理中推动静止物体时(非光滑平面),需要克服的阻力是大于保持其匀速运动的力的。火箭发射升空,大部分的能量是用来克服地球的引力的。刚升空时的几公里要比之后几天几十万公里的旅程消耗的能量还要多。
而《微习惯》作者盖斯就深的其中法门,他把习惯进行微缩。只用非常小的意志力驱动一个小的动作,然后让其他的动作“流”出来。作者通过每天一个俯卧撑,开启锻炼的行为模式。而一个俯卧撑之后,通常又会继续做更多。
想想我们之前是如何放弃健身的,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微习惯”的精妙之处。
很多时候,我们信心满满的想要开启健身计划,比如每天健身20分钟,每天做50个俯卧撑之类。一开始的时候动力充足,我们完成起来虽然感到费力,但还是没有问题的。此时动力大于阻力,所以健身计划得以执行。但过不了几天,动力就很快消退了。而我们健身的阻力显然下降的没有那么快,渐渐地动力开始和阻力相持平。到了临界点的时候,就会出现犹豫不决、内心焦虑的情况。再加上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的阻力,一次两次的停滞,就会紧接着带来更多的停滞,以至于干脆放弃。
问题的根本有这样几点:
1,计划的开始,动力很强能够坚持,但动力不稳定,很快就放弃了;
2,目标定的很高,那么完成的阻力就高。阻力大于动力的临界点,就来的更快;
3,大多数人定的大多数目标,都只是因为时间投入不足而已。
微习惯采用了更聪明的策略,完美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1,依靠意志力而不是动力
利用微习惯方法,设立的目标都是非常小的。比如一个俯卧撑,阅读两页书,写作100字等。你不需要很强的动力,就能够轻松完成。每天能够完成,就是养成习惯的基础。
2,把目标缩小,找到核心点,养成习惯
把完成目标的阻力降到最小,几乎不可能失败。比如你想健身,那么就必须要养成健身的习惯,于是作者每天至少一个俯卧撑来;如果你想完成阅读的目标,不妨以每天至少阅读两页书为具体任务;如果是写作,那么每天至少100字,你也可以成为简书日更达人了。
3,最小确定目标下限,并且勇于挑战上限
可能你觉得每天一个俯卧撑、两页书对自己来说,用处也太小了吧!及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改变也是微乎其微的。没错,就像基本的乘法公式,如果你的基数小,乘以时间的结果也不会太大。
但是,一方面对于经常放弃的目标来说,完成一个小的目标也会强很多倍;另一方面,微习惯强调目标放小,但更鼓励在状态好的时候超额完成。因为即使你一次耗费了太多的意志力去完成当天上限挑战,但第二天也只需要完成一个很小的动作而已。并且动力虽然不靠谱,但也确实是非常有用的,它来之不易,所以怎么能够拒绝发挥他们的效应呢?
结语:
通过简书每天更新100字的习惯养成,我已经连续完成了第35天。目标是100字,但平均下来我每天的写作量在1000字左右。当然有的时候状态好,能够完成一篇1500字以上,较为满意的文章。有的时候状态差一些,也能够写出来500多字的随笔。
《刻意练习》有一句话,那些优秀的人,善于培养各种习惯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善于培养习惯的你,变优秀会越来越简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