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想法每天写1000字
怎样让文字从指间流出来?

怎样让文字从指间流出来?

作者: 陆鸣山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21:49 被阅读22次

    文  易帆悬

    I.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从在简书上发布第一篇文章到现在快有一个月了。

    还记得,在写出那篇仅千余字的文章前,自己经历的怀疑和焦虑;而放下了心中的评判,写作的过程又是何等的酣畅淋漓。

    不过,在刚刚写了不到两万字、近十篇文章后,又有一股阻碍写作的“恶势力”卷土重来,让我很久没有写下一句话。

    苦苦思索,终于发现,这还是心态的问题。看破了这一点,自己再次冲破羁绊,回归正途。

    在此,写写这一经历带来的几点心得,或许对你也有几分帮助。

    II.问题在哪里?

    我既不是每日加班加点的上班族,也不是小娃娃不离左右的宝妈、奶爸。

    同大部分简书用户相比,我自由得多。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了一只小松鼠陪伴左右——我都是自己独处的,读书、复习、备考,时间既充裕又自由。

    因此,客观上没有什么阻碍我写作的因素。既然不是客观的问题,那就是主观的原因了。

    这些的原因究竟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可能它们也在困扰着你。

    第一,以“我要写出一篇好文章”为目标。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从写文到现在,自己写的7篇文章中,最高的浏览量也不过200,点赞、评论更是少的可怜。悲催的现实同自己“粉丝过百、阅后点赞”的小目标相比,真是遥遥而不可及。

    要缩小这种差距,就要写出一篇、几篇,乃至连续不断的“好文章”。

    于是,近日来,自己苦思冥想,各种文体、各种话题,在大脑中过了几遍,但最终的命运都是被下了“这不能成为好文章”的判决,而被一一抛弃。

    期望“写出好文章”无可厚非,每个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富有阅读的价值,让读者点赞。

    但别在动笔前就树立这么“远大”的志向

    《写出我心》的作者娜塔莉·戈德堡就曾在书中叮嘱过读者:在写作前,不要想着“我要写出一首诗”。你看,连文体都不要去限定,更何况是作品的水平呢?

    冲着“写出好文章”的目标,对于我们新手,就像让刚学编程的小学生去开发一套系统一样——水平不到位,硬生生地逼着自己写出好东西,无异于拔苗助长。

    第二,写作的焦点出现偏差。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人靠写作开拓了一条自己致富之路,在简书首页每次刷新都至少有一篇有关“写作变现”的文章。

    看到这些,很多人都心动了,我也不例外。

    因而,之前的我,还未开始写作,就把焦点聚集在“怎样能引起读者共鸣”、“怎样能让更多的专题收录”这些写作的副产品上。

    动笔前,脑海中的小恶魔会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你这样写会吸粉吗?这种话题怎么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其结果就是——和第一个原因一样——许多想法都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那么,焦点究竟应当放在哪里?

    相比于增大阅读“流量”,答案还是“写出好文章”。毕竟,有句话叫“内容为王”。

    你肯定会想,这不正是阻碍写作的第一个因素吗?怎么会成为真正的焦点呢?

    原因在于,我们要把“好文章”重新定义一下。通常我们认为一篇让读者很high、感慨万千、点赞数不断攀升的文章是篇好文章。但对于新手,这无异于抬高了写作的门槛。

    实际上,能够清晰、明了地传递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写作上的成功;让文字成为自己情感、思绪的载体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

    这并不是要你放弃治疗,不再去追求优美的文笔、缜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而是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现阶段,能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这就够了。

    第三,试图模仿全文。

    为了写出好文,我也决定去模仿心中优秀的文章。

    这原本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但错就错在,自己把仿写的目标定的太过宏大。

    买回最新一期的《意林》,读了几篇之后找到自己最有感觉的,反复阅读,思考着为什么它能打动自己?

    接着,模仿布局、模仿情节、甚至里面的价值观也模仿,终于写出一篇文章……不出你所料,很快我就得知,这就是传说中的“洗稿”。

    因此,为了不越过“洗稿”的红线,我开始节制地模仿。

    但是,这条路很快就堵死了。因为,即使是模仿,也很难模仿出范文的种种优点,更多的是让自己心灰意冷。

    III.怎样把握好写作的心态?

    以上这些原因,多是心态上的问题。既然如此,就要从心态入手作出调整。

    第一,认清“写”的本质。

    尽管现代写作已经从传统的白纸黑字变成了手敲键盘,但是写作过程的本质没有改变——都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转变成文字。

    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就用文字把画面描述出来;闪现过一个道理,就用文字把道理讲明白。

    总之,“写”就是把任何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成文字。

    想到这个道理,你的压力是不是减轻了一些呢?

    第二,别憋着,先把想说的说出来。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写作者”和“编辑者”两种心理。

    就像动画片里常在人们脑袋左右的小恶魔和小天使一样,写作者会告诉我们继续写下去,别停下,而编辑者则是用各种评判的口吻说这个语句不通顺,那里用词不恰当。

    但问题在于,如果编辑者的声音过于强烈,以至于自己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又何谈写出好文章?

    所以,别想着读者的批评、评论,文章耐不耐看,先把心中所想的表达出来吧。如果连原本能说的都没能把握住就更糟了。

    想要做出一桌满汉全席,得从黄瓜炒鸡蛋学起。

    第三,重视“随笔”记录。

    有时,当你放下了好高骛远的心态开始写作,但是坐在电脑前,大脑却一片空白。

    你可能会说自己没有灵感,找到这个似乎说得过的借口后,就打开网页做起别的事情。

    或许,写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好的灵感,但是,单纯地写作,就不能靠灵感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随笔”的重要性。此处所说的“随笔”算是“随时做笔记”的简称,意在善于捕捉自己的见闻、感想、情绪,随时动笔记录下来,在闲暇时围绕着这一点展开头脑风暴,从而打开一个写作的话题。

    可能一时无法就此写出文章,但时常浏览,或许就会和某个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文章的骨架。

    第四,把重点放在修改的环节。

    “三分写,七分改”这句话你肯定不会陌生,但是现在我对它的理解又深了一些。

    曾经,我认为这句话意在单纯地强调“修改”过程的重要性,而实际上,这句话也在强调写初稿和后续修改的相对关系。

    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修改中,而不要去纠结初稿的写作过程。

    初稿的意义在于,它将难以捕捉到的思想转化成为可视可读的文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要对自己初稿的质量过分苛求。

    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出口便成章。


    以上就是我的遭遇和相应的对策。

    如果你也因为心态不平衡而裹足不前,就请放平心态,关闭脑海中那个评判的噪音,让文字从指间汨汨流淌出来吧!

    我是易帆悬,一个渴望用在写作方面获得成长的东北 boy。

    欢迎简信交流,期待你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让文字从指间流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eh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