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的关系,接触最多的是平均年龄六十岁的农民工,里面分大工与小工,要懂得工作中与之相处又需要完全的经历一遍似乎是“都懂”的这个口头语过程。
时间过的很快,从年头到现在,迎来了军运会这个让我工作“皆大欢喜”的节点,值此机会,我也可以梳理梳理“自己”。
这七个月的时间里做了什么又明白了些什么。
清晨的风很轻,路面新浦的沥青显得湿滑透亮。一天之中,我喜欢清晨多一点,多数情况下我会每天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节奏过好“过早”,然后压着马路完成一天的工作。
七个月里参与一条路的修建,完成了前两年自己需要的“仪式感”。自此,那种总是欠点的感觉慢慢被“无感”替代。让工作只是工作,我不需要去思考与之无关的情绪与利益,当下,用领导的话说“还没达到那个层次”,路慢慢需要脚踏实地的继续前行。
下班回公寓下了电梯走在过道里。
同事说:“又玩了一年又混了一年”
我诧异说:“不累哈”
同事笑着愤愤说:“一年没看书了,我以前的个同事考了个一建,个几吧养滴”
…………哈哈
几秒陷入无语中,入了这行看见的是每天大声吼吼指挥这个那个,时过境迁,我们最终是回到最初,在外面浪着总归是需要一个“归属”。
工作完成之后,笑谈之中最多的还是关于“明天何处去”的命题。
对于毫无背景,读书是一条快速通道,快速是相对于时间,因为时间是最无法反驳的结论。
前些天是一建考试,师傅对我们说:“不能再试水了,下决心考个”,我也一直在想“明天何处”个人看待个人而言,我的明天只能是用双手与自己死磕到底才能稍微正常轨迹的明天会更好。
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坚持了什么,实在是毫无办法,然后选择了不违背大多数人的同感而一路从来时走到现在。
近次朋友聚会,令我最触动的还是“相处无语,话头一牵,只为声狂”,别管啥话头,总归有句“就喜欢听你讲话,倍爽”。
生而为人,免不了喜怒哀乐,在青涩时不知情为何物,在人来人往皆中以“情”不知所起而一往而深的执念着什么,似是而非的迷惘与探寻,直到最后汇入一江春水中才消散掉了“我”成了“一场空”得以圆满。
无论风雨如何,此刻内心正承受着什么,都需要成为独立的人。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入那沉沦苦海沦为歪脖子树受尽煎熬的轮回。
过往不恋,未来可期。
“许多过往,说得多了也就那会事,也就懒得说了,于是联系掉了线,你我之间隔了好几圈。”
对我来讲,我习惯不时联系联系朋友们,按期联系家人。社会进了久会更直观的面对自己,面对欲望面对需要,可能一些“风”会吹断了手中的线让起伏的浪花随风浪迹江湖任自己零落。
用心方能领悟,用情才能透彻。
在找不到劲或者很丧心病狂想干点发疯的事又不知道干点啥的时候,我会给自己找一桌饭菜,回家看看家人或者看看朋友,一个人耍耍,安静了人也就舒坦了。
学会控制自己有意识的驱动自己的行为来营造气氛,是经营好自己的基础训练,不时需要给自己加加油!顺其自然任着自己由内而外的统一,这样才好吃好喝好睡好明天才会美好;我是悲观的,悲欢离合中许多时候在一“离”字中起伏,重拾迎面的样子是恐惧夹杂着忐忑太久,实在是受够了才一了百了爱咋地咋地,想不到一下眼前一亮开朗了。
生活得如何不以所理解的层面决定,而是以自己认知的层面通过外界获得与客观不断接近决定。如此才不至于事后暗嘀咕“我笑了但不是因为开心,是因为面对一些场景唏嘘我太难了,没办法唯笑笑了之”,这样的不接地气其实一点都不帅气,我更喜欢“既然选择了爱情,就勇敢的吐露真诚”这样的横冲直撞。
过往不恋,未来可期。过往不恋,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