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我,读这种书有什么用呢?
站在纯粹的实用主义立场,用处其实不大,甚至还有反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它会降低你的“聪明”,甚至会让你变得“愚蠢”,成为不识时务的非俊杰!
记得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有一天接到某单位的面试。几轮之后进入最终面。当天面试我的是一个领导,最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自由?
我大脑停顿了一下:我应该如何回答呢?是按标准的教导,还是按自己的想法呢?
一个聪明的学生,当然应该选择前者。但遗憾的是,我曾经在某些“误人子弟”老师带领下读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最后,没有按照标准答案回答。
我对这位领导说: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面曾经这么说过┄┄
当我说出孟德斯鸠这四个字,我注意到领导的脸色变了一点。
如果足够聪明,我还可以来一个急转弯,说完孟德斯鸠的观点,再来一个“但是”。
可惜,我比较愚钝。
结果,我被淘汰出局,孟德斯鸠可是把我“害惨”了。
所以,我很感谢这些年轻人,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讲究“聪明”的时代,能够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和我一起啃读经典,降低自己原有的利己主义的精致和聪明。
那么,我们为什么依然要阅读经典呢?
首先,这可以培养我们的见识。阅读经典就如同在人类智识的阶梯上,拾级而上,登高望远,不断地超越固有的偏见与狭隘。我们也许都是柏拉图洞穴隐喻中的囚徒,但是有一天,我们或许能够踩在前人智识的肩头上爬出那黑暗的洞穴,见到真正的光明。
其次,这可以让我们学会敬畏。当我们爬上智识阶梯的高峰,往下望,风光极好,极目楚天舒;但抬头看,仍有无限的路程,路漫漫其修远。越多地攀登智慧的天梯,人也会越来越习惯于往上看,而少了些往下看的傲慢。
牛顿说:一直以来,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时不时被某个特别光滑的鹅卵石或美丽的贝壳所吸引,然而却对面前那无边无际的真理的海洋浑然无知。学习的真谛就在于此,真正的学习不是为了炫耀已有的知识,而是承认自己是如此的无知,发自内心地感恩自己能够获得真理的惊鸿一瞥。在广袤的真理海洋中不断地学会谦卑,对未知的领域保持足够的敬畏。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自认为万事皆知的人只是最大的愚昧,知识分子的傲慢不过是不学无术的另一种表达。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攀登天梯,云中漫步,遥望高处,会有一种力量将我们直接拉上九霄之外。
最后,这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穆勒在《功利主义》一书中曾经告诉我们,幸福有高下之别。看黄书和看莎士比亚都会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对于同样体会过两种快乐的人,可能会觉得后一种快乐更有价值。穆勒的名言是:“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如果那个傻瓜或猪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那个方面的问题,而相比较的另一方面,苏格拉底之类的人则对双方的问题都很了解。”
经典的书籍就如我们所吃过的饭菜,我们很难记住每天吃了什么,但是这些食物供应给我们营养;我们也往往会忘记所读过的书籍,但这些书籍形成了我们的品味。越多的阅读,品味也就越来越高。你会为了极致的快乐而轻看卑下的乐趣。
当你与大国首脑同行,他答应你可以回答你的任何问题,你居然问他哪个地方的包子好吃,你的格局显然太小了;
当你乘坐宇宙飞船前往火星,所有的乘客都不住地欣赏着窗外的璀璨星空,而你却埋头只顾看肥皂剧,你不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吗?
当你如孩童一般在泥巴潭旁嬉戏游玩,觉得人生快乐,莫过于此。也许有一天,你会在海边漫步,拥有更大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