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绿》是一首思夫诗。
-
终朝
采绿,不盈一匊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
整天在外采荩 [jìn]草,采了一捧还不到。我的头发乱蓬蓬,赶快回家洗沐好。
-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整天在外采蓼蓝,一衣兜儿没采满。本来说好五天归,过了六天还不回。
- 之子于狩,言韔
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那人外出去狩猎,我就为他装弓箭。那人外出去垂钓,我就为他理好线。
-
其钓维何?维鲂
及鱮
。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
他所钓的是什么?既有鳊鱼又有鲢。既有鳊鱼又有鲢,竟然钓到这么多。
绿:通“菉 [lù]”,草名,即荩 [jìn]草,又名王刍[chú],一年生草本,汁可以染黄。
终朝:终日。一说整个早晨。
匊:同“掬”,两手合捧。
曲局:弯曲,指头发弯曲蓬乱。
薄言:语助词。
归沐:回家洗头发。
蓝:草名。此指蓼蓝,可作染青蓝色的染料。
襜:护裙,田间采集时可用以兜物,即围裙。
五日:五天,不确指。
期:约定的时间。
六日:六天,非确指。
詹:至,来到。
之子:此子。
狩:打猎。
韔:弓袋,此处用作动词,是说将弓装入弓袋。
纶:钓丝。此处作动词,即整理丝绳的意思。
维何:是什么。维,是。
鲂:鳊鱼。
鱮:鲢鱼。
观:此指钓的鱼众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引申之义,物多而后可观,故曰:观,多也。”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其中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鱼藻之什》:鱼藻、采菽、角弓、菀
柳、都人士、采绿
、黍苗、隰
桑、白华、绵蛮、瓠
叶、渐渐之石、苕
之华、何草不黄。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2513/e73211fb91835cf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