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Day70/有效学习,从每日复盘分享开始
【2022.3.26/个人成长篇】《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一】学习内容
原文:(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注释: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
守之:即守道。之,指道。
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
【二】收获新知
1、道家「无为」的三条具体解释
——不妄为:不知常,妄作凶
——不多为:做事情要抓住关键、举重若轻,这样做事情才能有更好的结果和结局
——有所不为:有所为即有所不为:诸葛亮错误的领导方式2、诸葛亮的错误领导方式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将自化。
——诸葛亮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不去培养下属,想要有所为,必须有所舍,有所不为就是无为。3、做加法与做减法的道家人生观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清静无为,天下將自定。4、《道德经》分为「道经」与「德经」的原因
——1~37章为道经,38~81为德经,每一章都在讲道的同时也在讲德,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一个思想逻辑:道在前,德在后。
【三】自我收获
——老子在这一篇章中强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重要思想智慧。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为反而是无不为的结果。道的一种属性“无”,强调“无”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按照道自然而然的去作为就是无为。而无为的重要思想就是: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另外老子还强调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领导者呢要减少私欲,回归朴实厚道公平的民风,清静无为,天下就会自定。我们个人呢要回归返朴归真的个人人格和思想境界,自我欲望得到减弱和节制,我们的的内心就会重回宁静祥和,减少对外的一切追求,提升个人内在的幸福感。
——这一章节为《道德经》的道经篇章,如果坚定的按照“道”的规则规律去做事,那就是有德。道在前,德在后。这样我们做的一切才能顺理成章,反之会破坏我们对《道德经》思想和智慧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