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车上徐先生无意中说到2010年的时候他和杨小姐穷到汽车加不起油,买不起保险的事情,而此刻,他们坐在奔驰GLK的车中正在为公司发展的事情焦头烂额。他问杨小姐:你还记得当时的困窘状吗?见她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他接着说到:看吧,这个你都忘了!而杨小姐怎么可能忘记呢?那确实是一段难堪难熬的时间,只是在当时的杨小姐看来并没有多大不了,也坚信只是暂时的,终会过去。对于从小不缺乏物质的杨小姐来说,钱财从来就不是大事儿,算不上大事儿。
徐先生从小生活在江苏以北的一个小县城,父母从单位下岗后40多岁开始创业,家中姐弟三人,因为没有钱养不起太多小孩,至今第二个孩子还寄养在亲戚家中没有认回,其中的亲子、姐妹、姐弟关系也甚是疏离。从小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总是告诉孩子生活多么不容易,也常常因为晚交学费而被老师点名起立催促,还常常因为父母之间因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强烈争吵而时时历历在目的回想到不开心的往事。当然,这些负面的东西直至今日依然能清晰的浮现在徐先生的脑海中,他害怕恐惧没有钱的感觉,这种感受在2010年生活最窘迫的时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不安和害怕当中,所以,今天说起,他仍然心有余悸。他内心缺乏的是物质的安全感,也正是如此,他努力上进,事事求完美,说的俗套一点:挺现实的一个人。
杨小姐从小生活在江苏以南的一个小城,父亲在90年代赶上好时候自己做了个体户,母亲一直在家全职照顾一对子女,父母文化条件有限,然而在物质上对2个孩子是有求必应,虽及不上大富大贵人家,但小孩凡事需要正当用钱方面从来都是及时到位。因为父母属于沉默寡言的性格,和孩子之间沟通也少,父亲起早摸黑忙着赚钱,母亲操持家务自然也顾及不到2个孩子太多。杨小姐从小长的黑黑瘦瘦,无特长,不讨喜,又是家中老大自然不受关注,她听父母说到过小时候3岁跟着爷爷奶奶住过一段时间,期间父母躲避计划生育在外地生弟弟。从小到大,和父母之间总是不够亲密,好像从小就没有撒过娇,没有被宠溺过,在她的心中最缺乏的是关爱。或许也正是如此,她性格独立,感受灵敏,懂得把握与人相处的分寸,会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说的理性不足,感性有余的人或许就是杨小姐这样的吧。
徐先生缺乏物质安全感,杨小姐缺乏情感的安全感,他们从小的经历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如果说在生小孩之前的7年相处中,他们之间的和谐程度远远超过自己所想,而当孩子降临,突然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无所适从,从彼此的欣赏、包容、耐心到现在的看不顺眼、互相挤兑、甚至彼此敌对让他们疲倦无奈,各自觉得不被理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这次平常的聊天中,杨小姐好像明白了什么,她若有所思的深深皱了一下眉头,或许,这才仅仅是明白的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