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文化系列之《伊利亚特》3:一篇神话,述说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文/杜豆豆
![](https://img.haomeiwen.com/i7631496/d5bcdfeb7e85cf89.png)
1
那么《伊利亚特》中的故事如此生动传神,究竟是美丽的神话,还是真实的历史呢?
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伊利亚特》之所以会在当时盛行的历史背景。
自从特洛伊城在公元前12世纪被古希腊人攻陷之后,迈锡尼文明衰退,希腊历史就进入了“黑暗时代”。100年之后,来自北欧的侵略者南下,地中海地区一片混乱。那些原本是东地中海地区势力最为强大、最富有的亚细亚人,被逐渐驱赶出了地中海,逃难东移,过了爱琴海,在爱奥尼亚重新建立了新部落。
这些在爱奥尼亚定居下来的亚细亚移民贵族,带着他们的习俗、诗歌、政治,和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另一种混合的文明。以前是以一位首领为中心的贵族同盟制被平等民主的贵族政治所替代,虽然随着时间推移,社会逐渐稳定下来,但是对于统治层面的首领来说,显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荣耀。
平静的生活,最容易勾起人们对于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当这个时代缺乏生机时,那些口口相传的古代英雄,那些刀光剑影的铿锵时代,那些先祖列宗们的丰功伟绩,勇于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强音,就成了公众们心中最感兴趣的话题。
于是,描写英雄时代的诗歌篇章开始盛行。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主题,就是特洛伊战争的光荣。《伊利亚特》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631496/6640b0a492c521a1.jpg)
2
这么惊心动魄的“特洛伊战争”,它真的发生过么?
早期,大家并不相信,真的有这么一个古城,只是当这史诗是个神话传说罢了。
但有一个人,因为受“荷马迷”父亲的影响,8岁就对荷马史诗中的故事相当熟稔,并从此迷上了特洛伊。那些铿锵作响的兵器相争,英雄战车的尘土飞扬,让他沉醉。他深信特洛伊城和战争的存在。他下定决心,等长大了,一定要去找寻这个失落的特洛伊古城。这个人,名字叫做海因里希·施里曼。
施里曼是个德国人,小时候家里穷,14岁就到杂货铺给人当学徒去了。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少年梦想。后来,他在轮船上打工、到公司当职员,经历了很多艰辛困苦。不管生活多么困难,他都会拿出几乎一半的收入用来买书。
终于,他的努力有了成果,从25岁开始,他有了独自经商的能力,并开始发财致富。36岁,他的事业已经遍及了三个大洲。他觉得钱已经赚够了,便慢慢退出商界,开始着手实现他的、也是他父亲的考古梦想。
他游历各国,自学了18种不同的语言,大量查阅和希腊有关的古籍,为他的发掘特洛伊古城的梦想摩拳擦掌、做好准备。更有意思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甚至不惜换了个老婆,因为他的俄国籍太太拒绝离开俄国。40岁时,他干脆离了婚,公开征婚,找了个希腊籍的19岁新娘。希腊太太为他生下小孩后,他还将一本《伊利亚特》放在孩子脑袋上,用书中英雄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儿子。
之后,他马上开始有计划地出资,雇用了80多名挖掘工人,在土耳其境内的希沙里克山丘,找寻特洛伊古城的痕迹。一年,没有收获;两年,空空如也;第三年春去秋来,终于有个工人用锄头挖出了一个大铜器,里面竟然装了9000多件金银器皿。
经过不懈而艰难的努力,凭着他的精明和热忱,他最终挖掘出了两个遗址:特洛伊城遗址,还有阿伽门农统治时期“富有黄金的迈锡尼”遗址。
荷马史诗激起的少年梦想,成就了施里曼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的考古奇迹。这两个发现,也向世人证明了他的坚持:特洛伊战争是存在的,荷马史诗不是单纯的文学虚构,也有真实的历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7631496/c97528833ef1b066.png)
3
但丁说:“站在《伊利亚特》旁边,我觉得这本书有10英尺高,令人惊叹不能自已。”
历史的恢弘,何止10英尺高呢?打开《伊利亚特》,愿你也能在其中找到但丁的感觉。
(未完待续)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