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通过《三观易碎》里面的《爱表现的小孩》发现了曾经的我也和曾经的潇洒姐很像。

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是班上的积极分子,小学六年一直当班长,总是把老师的提问当作很好玩的抢答比赛,积极把手高高举起,生怕老师看不见。老师需要找人干活,找人参加校内活动或比赛,我也会积极争取。中学和大学也是班干部,也算积极。出来工作以后感觉有点怕“表现”了,哪怕想举手,也会先看看有没有其他人举手。
问题出在哪?长大了?成熟了?不再爱表现了?还是因为“爱表现”让我受伤过呢?
中考之前,有同学叫我上课别太积极回答问题,答案不是我一个人懂,其他同学不喜欢我。让我伤心的是,他说的其他同学包括了我当时几个最好的朋友。那段时间,我沉寂了,直到中考,直到一个很长的暑假……
大学到校外进行社会实践的时候,由于我工作积极负责,被上司安排负责一些重要的工作,让公司的员工对我有意见……
出来社会,也有“爱表现”碰过的壁,爱表现也许会让我吃亏,“爱表现”也许会打破平衡,“爱表现”会给他人带去麻烦……
但是,如果有后悔药吃,我会不会表现得不爱表现呢?我觉得未必,我觉得“爱表现”是我的天性,我觉得爱表现不是件坏事,哪怕爱表现也会让我付出更多,但我相信爱表现会让我得到更多。
如果不是爱表现,我不会得到那么多锻炼口才的机会,我不会得到单位活动主持的机会,也不会有后来各类商业主持的机会……
今后,需要我表现的时候,我不会再看身边有没有人举手,他们是否举手与我要不要举手无关。只要我心里觉得该表现的时候,就要拿出当年爱表现的勇气。
好,就这么说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