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阅读《桃花扇》相比《西厢记》和《牡丹亭》或者《长生殿》有什么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你如何理解《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读《西厢记》和《牡丹亭》,心中一直有大美的感觉,虽然主人公的经历有诸多不顺和波折,但是有误会能解除,有困难能克服,哪怕是生死之隔,也能努力跨越。因为男女主角心中都有共同的目标,都有坚定的信念,同心同力,最终都是大团圆结局。这样的美好会让我们提心到最后长舒一口气,祝福有情人!
读《桃花扇》就不一样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当然也很美,但是是一种凄美,或许是受时代影响,他们聚少离多,最终还是以悲剧结局的原因吧。而且,作者在剧中更多展现的是历史的厚重感,每一个朝代在临近衰亡之际,都会战争不断,国破家亡的故事随时都在上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压抑与痛楚不断触及心灵。越读越觉得心情沉重,越读越觉得心中无奈,作为读者,尚且为剧中人痛苦而悲切,真不知作者十年之思的煎熬,是怎样过来的!
有国才有家,国繁盛而家才能兴旺。读了《桃花扇》,对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又有了更深的体会。李香君在剧中是一个核心人物,复社文人侯方域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是剧中的一条明线,但作者并没有花费大量笔墨描绘,作为核心人物的李香君,虽然出场并不算多,但她的每一次出场都十分惊艳,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剧情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本剧的重点是写南朝衰亡的那段历史,而且牵扯到众多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历史上大都有迹可循。作者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明线串起暗线,明暗相连,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始终受时代背景的制约,二人的相识相知相离都和一个人物有关,那就是阮大铖,而他就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小丑,谁得势他就跟着谁。从阉党到弘光帝再到清兵,他尽其洪荒之力谄媚。而对于复社文人及香君,他又竭尽全力打击报复,逼迫侯方域逃离,逼迫香君嫁于田仰,香君不惜以死相争。正是:血染桃花佳话传,离合兴亡扇情现。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阮大铖强带香君入宫做歌妓,讨好弘光帝。正是:这方“君臣同乐”,那边四镇割据。香君怒骂奸臣,对国不忠,对民无情。一位歌姬女子尚且有爱国之心,而昏君佞臣依然醉生梦死。可怜有情之人不得相聚,可恨奸邪之辈无视国难。旁观者清的作者早已在此做好了“离合之情,兴亡之感”的铺垫。
在国家兴亡面前,个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实在是微乎其微,深明大义的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最后在未知中相遇,又茫茫然要奔赴未知的前方。剧尾,作者安排“张道士总结兴亡之案,老赞礼细参离合之场。”形势所迫,避世入道,遗憾结局,这也是国家兴亡影响个人命运的体现吧。
正是:
入乎其内,进入历史剧情深研细嚼
出乎其外,走出历史云烟客观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