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
好文分享 道德经—知足

好文分享 道德经—知足

作者: 庭外白云 | 来源:发表于2021-05-09 21:30 被阅读0次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却:屏去,退回。

走马以粪:粪,耕种,播种。此句意为用战马耕种田地。

戎马:战马。

生于郊:指牝马生驹于战地的郊外。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是永远满足的。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张松如先生在《老子校读》一书中写道:“本章前四句表示了反战思想。老子反对的当然是春秋列国各贵族领主集团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和掠夺战争。尽管有人指出说,这些战争,从其主流说,也有一定的进步趋势;但是对人民说来,特别是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说来,不可避免地要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的痛苦。这是可以想见的。老子反对这些战争岂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顺便说一句,有人曾说,老子是兵家。可是从古以来,那里会有反战的兵家呢?在这里,老子认为战争是由于封建统治者不知足、贪心重所引起的,只要是能知足,满足于现状,不贪求什么,就不会发生战争。‘知足之足,恒足矣’。这是一种唯心史观,至于‘寡欲’、‘知足’的提出,对当时封建贵族领主集团的无厌欲求,无异于是一个强烈的抗议。”(《老子校读》第270~271页)

胡寄窗先生说:“寡欲的具体表现是‘知足’。老子学派把知足看得非常重要,以为知足可以决定人们的荣辱、生存、祸福。……不仅此也,他们并将知足作为从主观上分辨贫富的标准。如知足,则虽客观财富不多而主观上亦可自认为富有,‘知足者富’、‘富莫大于知足’。因此知‘足’之所以为足,则常足矣,常足当然可以看作是富裕。反之,客观财富虽多,由于主观的不知足,贪得无厌,能酿成极大的祸害。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财富决定于主观的知足与不知足,亦即决定于‘欲不欲’,所以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他们很重视客观刺激对产生欲望之作用。如他们说‘乐与饵,过客止’。寡欲与知足是不可分割的。未有能寡欲而不知足者,亦未有不寡欲而能知足者。老子提出寡欲、知足,对当时当权贵族的无厌欲求是一个强烈的抗议,但对一般人来说,持有这种观点,就会把人引导到消极退缩的道路上去,就会使经济基础的发展从意识形态方面受到阻碍。”《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第290页)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 道德经—知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却:屏去,退回。 ...

  • 读书//“知足”与“不足”

    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46章 知“不足”所以知足 不知“知足”,所以“不知足” “不足”可以知足 “不知足...

  • [好文分享]知足的人,命最好

    知足的人,命最好 每个人, 都在追求一个完满的人生。 从古自今, 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上天不会把所有...

  • 随笔

    中原焦点团队梁利 坚持分享第412天 知足之足,常足矣!是《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延伸到今天,人们喜欢用知足常...

  • 多知足,少贪欲

    “知足”一词出自《道德经》中的“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谓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且常言所说“知足不辱”包含了...

  • 减 少 贪 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道德经》 物流公...

  • 幸福,其实很简单

    摘记:“《道德经》里讲:“知足者富”,知足的人内心更富有,生活最幸福。知足中常乐,淡泊中进取。 如果你能够领悟这一...

  •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

  •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文分享 道德经—知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vv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