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经的一位同事,现在已经调到分公司机关去了。
我记得他刚来的时候,充满了阳光活力,只要一见面就觉得他很有亲和力。
那年他刚好22岁,来了时间不久,就开始计划着独自一人去西藏旅游,实现心中多年的夙愿。
然而,那时候工资挺低的,他的家庭条件也不太好,除了自己正常的花销,还要贴补家里。即便这样,他还是没有放弃要去西藏旅游的念头。
就在上班后第二年的国庆节,他终于实现了去西藏旅行的梦想。当他跟我讲起川藏线上沿途的风景时,别提有多惊喜和感动了。
我挺佩服他的。毕竟他平日里很忙,刚工作不久,积蓄也并不多。可是他却告诉我,去做想做的事,其实并不难。
有想做的事,就要付诸行动,努力去实现它。
拿旅行来说,时间不够,平时就多干点活,提前把工作安排好,以便调休。资金不足,那么日常开销能节约时就不浪费。没人陪同,也可以自娱自乐,一个人去旅行。
但有些年轻人的状态却是这样的:他们一方面抱怨生活过得死水一潭,另一方面每天耗费不少精力追剧、逛街、打游戏,消磨时间。
旅行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遇见更多新鲜有趣的人、事、物。而混日子,只会让人愈加麻木、无聊、没意思。
许多时候,你的生活是否有趣,并不取决于外在条件的优劣,而在于你用怎样的方式去对待生活,在于你是否还有一颗向上的心,在于你是否愿意为了理想的生活去奋斗和努力。
于生活中寻找趣味02
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么祥和兴奋。
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又说了一句。
岂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她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可沈从文毫不在意,他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把多雨泥泞的咸宁描述成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
“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人的一生,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
有的人害怕自己慢慢老去,因为老了,就意味着你能做的事越来越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越来越多。
可是有趣的人,哪怕年纪再大,都同样活得有滋有味。
于生活中寻找趣味03
什么样的生活不值得过呢?梁启超说得很经典:一种是石缝里的生活,那种生活挤挤挨挨的,好像戴着枷锁,永远走不出监狱。一种是沙漠里的生活,干透了没有了点儿光泽,板死了没有一点变化,同腊人一样没有一点血色,如枯树般没有一点儿生机。没有趣味,便不成为生活。
曾有人问梁启超,你信仰什么?
他说:“我信仰趣味主义。”
他一天24小时中,除了睡觉,都是积极地活动,绝不疲倦,极少生病,就是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无论教育还是治学,都是从自己的乐趣中来。
在他看来,人生趣味既来自做学问,从事教育,自由思想,也来自欣赏大自然,来自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活动。教育后代,最重要的是启发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欣赏美的能力。
有些人总感觉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很没意思。其实是当你对自己的要求变低,以敷衍的态度做事、以凑合的心态过日子时,在你身边就只能出现无滋无味、毫无生趣的人和事物。
如果你年轻时只是待在家里玩手机,那你当然没有那些走出家门欣赏大自然、了解乡土人情、感知周围世界的人有趣。
如果你中年时只是把眼光禁锢在当下的生活中,而不是去拓宽眼界,那么你自然没有那些依旧热爱学习、喜欢看书、没有放弃自我更新的人有趣。
如果你年老时在还有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的情况下仅仅是小心翼翼地掰着手指头数日子,那么你也自然没有那些人老心未老、永怀一颗初心的人有趣。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人跟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还拥有梦想,心里还有诗和远方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