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悟理
文/赵元波
父亲打电话给在城里当老师的儿子说,院子里的柿子已经成熟,房屋后面树上的枣子也可以收获了,找上个时间,回家体验一下农家的收获吧!
儿子虽然在农村长大,对收获的事却是一窍不通。于是,就挑了个时间,回到家和父亲一块干活,体验了一把农家丰收的喜悦。
一大早,父子俩就开始采收院子里柿子树上的柿子。那一个个柿子,红通通的,乍看上一眼,似乎就要从树上掉下来。柿子是软的,比较脆弱,那该怎么采收呢?只见父亲拿来了剪刀,一人一把,慢慢地把柿子树上的柿子给剪下来,以保持柿子的完整。一旦不注意,掉到了地上,柿子就会摔得稀巴烂,根本就卖不成了。父子俩忙活了一早上,总算是把树上的柿子给采收完了。
吃过早饭,父子俩来到屋后收枣子。
那一个个枣子挂在树上,一看就知道,这枣子坚硬得很。这回,父亲不再用剪刀剪,而是找来了一根竹竿,站在树下,抡起竹竿就往树上敲打。顷刻之间,熟透了的枣子纷纷往下掉落,下雨一般,捡起来非常的方便。不一会儿的工夫,一棵树上的枣子就打光了。
柿子树上一把刀,采收柿子,得小心呵护,用剪刀去剪,慢慢采收;枣子树上一根棍,采收枣子,就没那么复杂了,用竹竿去敲打就行了。
晚上,儿子睡在床上,想着白天父子俩采收柿子和枣子的事儿,作为老师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同的水果,采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不同的学生,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法,不能一刀切,要因人施教,因人施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