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湾里一位老姐姐摔倒了,之所以称呼他老姐姐,是因为她大概有60多了吧,我们属于同一辈。她有三个儿子都混得不错,听说老人摔倒后都匆匆赶了回来。
老妈吃完早饭就到老姐姐家去看望,毕竟一个村里的。
她回来后告诉我,老姐姐可能不行了,家里脏得没法形容,三个儿子把家里重新收拾了一遍,床上给垫上了新棉絮,套上了新床单被罩。扔了很多东西,还有一些老姐姐的新衣服新棉絮全部都被扔了,此时老妈漏出了不忍浪费的表情,节省的毛病又犯了。我忍不住怼了一句,“都什么年代咯,还不转变消费观念!”
老妈若有所思(竟然没有怼回来,少有的哟),她继续说道,老姐姐上次病了之后一直没有人照顾,三个儿子也没说接到身边,如果照顾好的话,应该不会病成这样。湾里还有一个老爹爹,她的女儿每隔两三天回来给他熬一次汤,洗一次澡,老伴去世后老爹爹一个人还长好了。
说到这,老妈叹了口气:人老了,真没意思,有人照顾的还好,没人照顾的还真是可怜,每天连顿像样的饭菜都没得吃,锅里的粥都馊了,自己行动不方便,也没人给做,老姐姐她完全是被拖垮的。
听到这里,估计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这家的子女也太不孝了,怎么就不知道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呢!
不得不说在农村有太多像老姐姐这样的“老无所依”。在老家的这段时间,他们每次看见我总会漏出友好的笑容,对我的两个宝贝也是疼爱有加,看见他们既可怜又善良的活着,生活上毫无质量可言,总有些莫名的难受。
可是这家的子女就真的这么不孝顺吗?
今天下午,我和这家的三个儿媳妇其中一位聊了很久,就称呼她冬冬好了。
她告诉我年轻人多数都在忙于工作,还有自己小家庭的各种琐事,有时候不是不愿意陪伴老人,老家新家两头跑,确实有些心余而力不足。
她把老人接到城里生活了几天,农村的老人们多数不愿意到城里生活,他们过不惯,也不适应,用老人自己的话就是,城里太压抑,憋得透不过气。
她的婆婆太懒了,能吃能走的,却不爱干净,一个夏天都可以不洗脸,不洗澡,衣服也是从来不洗,上厕所连纸都不用,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臭烘烘。给她买的菜另可放烂掉也不愿意自己做饭吃,每天就吃点冷馒头。本来一个人自由邋遢习惯了,哪里和年轻人在一起搞得好!
不难看出,一个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不愿意结交朋友,性格倔强又邋遢的老人,即使接到城里,他们多年的生活习惯如果不改变,住不了几天,又会心心念念的,想回到农村的老家。
仔细想想,很多子女们都是被冤枉盖上了不孝的黑锅。不愿意改变,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才是导致老人们孤独寂寞(简称孤寂)的元凶。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很多农村老人自杀的消息,他们忍受不了孤独,就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死了之,但又怕给自己的子女添麻烦,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奇葩的自我结束生命的方式。
一死了之,确实痛快,可是太自私了,自以为不会连累子女,殊不知活着的人却要被盖上不孝的黑锅,而且心里或多或少会留下阴影,遗憾。
孤寂是个可怕的东西,他能摧毁一个人求生的欲望,自然也能毁掉一个人的生活,让其陷入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
越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越容易感受孤寂,越会破罐子破摔,越会拒绝子女的好意,把子女推向臭名昭著,背上骂名。
02.我曾听过一些老人说过:人老了之后便不会害怕死亡,却害怕孤独还有这老无所依。
我在心里偷偷的发誓一定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就像他们小时候照顾我一样,一定要让他们老有所依。
那什么是老有所依呢?
简单的解释就是人老了之后,有可以依靠的人。
很多年轻人认为给自己的父母吃的穿的,给他们钱就是孝顺,认为给他们经济支援就是给他们依靠。
其实不然,“依”从字形看可分解为人和衣,可理解为人的陪伴,以及衣食住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两者介有这才算得上是依靠。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上有老下有小,一点不假。像我这样离父母很近的子女,都不能百分之百肯定自己在尽孝上做得很好,更何况是那些不在身边的子女们呢!
不论困难有多少,我们都要努力在孝道上做到尽善尽美,老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做到不让他们在孤独寂寞中还要忍受子女的冷落,如果真是那样就太不孝了,毕竟那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啊。
03.人老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到自己想吃的牙齿全没了,看到自己想玩的,脚却走不动了,想看看心中的那片海,眼睛却模糊了。即便真是如此,那我也要努力活得精彩,给子女们做好表率,不负此生,不留遗憾,力争功德圆满。
这是我写给将来那个老去的自己的话,用来提醒:当我老了,自己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老人模样。
再看看现在的那些堕落的老太太们,我浑身一哆嗦。no no no 我要努力在努力,知性的新时代女性,应该向知性优雅的老太太转变才是正道。
不论是老有所依还是老无所依,养成积极阳光的开朗性格,走到哪都会散播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