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的客家地区,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土楼的产生
土楼的历史源远流长,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当时,北方连年战乱,又出现罕见的大旱和蝗灾,中原居民大量举族南迁。
宋元明时期,社会动乱,许多战事延至福建境内,加上沿海地区时常遭受海寇侵袭,这些具有强烈军事防御性质的堡、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逐渐被移植到民居建筑上。以四周夯土墙与围墙内部木结构建筑共同承重的土楼建筑形式,逐渐大量出现。
为了拥有生存空间,适应新的生产、生活和防卫的要求,他们需要一种既能适应聚族而居、具有高度防御性的要求,又必须适合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就地取材,便于建造,在经济成本、建筑材料的获取等方面具有可行性的建筑。由土堡、土寨形式演化而来,集居住、防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用的围合型生土建筑——土楼建筑艺术逐渐在这一地区产生并发扬光大。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让更多的宗亲几十人或几百人聚族而居,以适应家族的兴旺,居住的安全,方形、圆形和府第式等丰富多彩的土楼应运而生。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8漳州上学期期末考)福建土楼(如下图)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城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屋顶外缘距墙体较远,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土楼以土为原料,墙体厚实,反映了当地
A. 气候湿热 B. 河网密布 C. 地势低平 D. 地质稳定
2.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
①实用面积增加 ②减小地震危害 ③抵御敌人入侵能力增强 ④通风采光较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A
(2015江苏)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答案】C A

(2014厦门3月) M县地处海西经济区,是台胞祖籍地之一,当地居民在区域开发过程中描绘了一幅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画卷。图为M县略图,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土楼是B地附近山村的传统民居建筑,用山石或河石砌成地基,石基露出地面部分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以红土筑墙,墙体厚实,以杉木为柱粱,构架吻合紧密。

(1)描述M县的地形特征。(9分)
(2)请任举三例说明土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9分)
【答案】
(1)①以丘陵、低山为主;(3分)②地势起伏大;(3分)③西(北)高、东(南)低。(3分)
(2)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2分),圆弧形斜顶便于排水(1分);
②山区多林木(2分),为建造柱梁提供材料(1分);
③黏重的土壤(红壤)(2分),为建造外墙提供材料(1分);
④厚实的土墙冬暖夏凉(2分),适应当地冬夏温差大的气候条件(1分);
⑤位于山区,且距河较近(2分),可提供地基所需的石材(1分);
⑥地处季风气候的山区,易出现洪灾(2分),地基高可防洪(1分)。
【小提示】注意图中的等高线。
自然环境从气候、土壤、植被、河流、地形及相应的自然灾害角度考虑。注意材料中“用山石或河石砌成地基,石基露出地面部分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以红土筑墙,墙体厚实,以杉木为柱粱”,就地取材,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