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某个冬日,清朝遗老梁济问他的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答:我相信这个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可是三天后,老先生投水自尽。
事实上,之后的世界并没有变好,旷日持久的内战、更为惨烈的二战,以及战后东西阵营长久的对立,极权政治、种族主义对于人类的戕害等。梁济先生的那一跃,也许正透露了他对于世界的绝望。
今天的世界又一如梁济的那个时代。全球肆虐的病毒、萧条的经济、动荡纷乱的时局,波谲云诡的大国关系,以及,整个世界再次失序的巨大风险。
这个世界会好吗?对于今天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尤其是在改开后几十年经济发展与和平红利中幸福生活的国人来说,也许是个不必存在的伪命题。我们已经习惯了日常的安宁和繁荣,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孰不知,短短的几十年,在历史的维度,不过是弹指一挥。
世界将要变得糟糕,从目前的趋势看,几乎是肯定的。这不是技术性的调整能够改变的,而是大势所趋。经济是所有问题的润滑剂与保鲜膜,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掩盖了许多问题,也制造了许多问题。有些地区更加失衡,有些对立更加尖锐。一旦经济落潮,政治的矛盾、阶层的矛盾、族群的矛盾、宗教的矛盾、文化的矛盾都随之水落而石出。积攒了几十年,各国都有大量这样的内部矛盾需要出清,而国际间,更有政治和文明层面的结构性矛盾异常凸显,不经过激烈的对撞,就无法解决。去年的贸易战和今年的新冠及外交风波,只不过是揭开了沸水壶的盖子。此后,尽管会有战术层面的迂回、缓和,但战略大势,已无可逆转。
那么,在这样一个剧变的时代,作为个体,我们应该怎么办?
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说:每个人都是时代里的一粒沙。但是,你可以随波逐流,作为一粒沙沉降,也可以勇敢掌起舵来,为自己把握航向。任何时代,对于个人的机遇来讲,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关键是,你自己怎样来把握。
很有可能的是,我们之前所习以为常的许多事情,都将发生变化。找工作不是那么容易,升职加薪也变得困难,想跳槽,怕跳空,想创业,过去遍地走的投资人没了踪影。许多曾经热火朝天的行业变得萧条冷寂,许多曾被热炒的概念成了破灭的泡沫。因为有很多事情或者行业,是在承平时期、经济繁荣时期,应锦上添花的需求而生。而在经济下行时期,或者社会危机时期,主要的市场需求,会被聚焦在一点:民生。且社会动荡的程度越大,此需求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因此,只有从事这类行业,或者为这类行业服务的事业,才有可能保持稳定,才有增长的空间。
当然,并不是说其它的,或者那些代表技术前沿或革新模式的行业就没有前途,但是一来要真正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二来门槛会变得很高,在市场的淘汰后能生存下来的只能是少数。所以,你要认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和你在行业中的段位,是否是在将来残酷的大洗牌后,能够留下的那一批。
如果不是,就请现在起,以空杯的心态,扎扎实实地提升自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吧!在变动的时代,生存的竞争面前,虚名浮誉、你过去的光环或成就,可能都没有了意义,你需要面对新的环境,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功。任何时代,甚至最艰难危机的时期,都有应运而生的新的机会。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防毒气行业,经济大萧条造就了好莱坞。眼前的例子:新冠疫情虽然使许多行业陷入空前危机,但却刺激了口罩业大发展,也促使线上业态更加成熟。因此,在危机面前,关键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前瞻的眼光和足够的能力,在机遇到来时能看得准、接得住。
其实,如果形而上一点,最坏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它是我们淬炼心性、磨炼意志、锻炼本领,实现价值的难得机遇,只有在最大的困厄和挑战中,我们的潜能才会被激发,我们的才智才能得以发挥,我们的智慧与觉性才能生起。这时候沉淀和成长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自我,会受用终身。如此,走马天地山河阔,无数英雄起风云,届时你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到开头的命题,这世界会好吗?会,也不会。从现象的层面,剥极则复,太阳底下无新事。循环轮转,本就是历史的常态,经过一轮的崩塌和冲撞,世界会在新的基础上重建秩序,人类的理性会反思教训,建设更好的世界,直到下一次危机不可调和。但是在本质的层面,时代不会偏爱任何人,每一代人都会经历自己的大时代,只不过有人是前半生,有人是后半生,好坏与否,取决于你怎么去看待。你要做的,是在与它猝然相遇之前,做好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