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放的智力》读书笔记

《开放的智力》读书笔记

作者: MScott | 来源:发表于2016-05-18 14:16 被阅读131次

    把目光从社会和他人对你的期许(或者挑战)中移开,好好想想你自己,你的优势,你的才能,你的资源,以及,你的理想,然后去低头走你自己的路,创造你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的肉身、你的皮囊,可以用经度、纬度、高度和时间这四个维度来定位,但是还有一样东西,无法被这四个维度定位,这就是你的灵魂。灵魂是你的「第五维度」,是可以在根本上定义你的东西,它独立于时间和空间,当然地,也独立于金钱、权力和地位。

    世事艰难,任何自怨自艾或者洋洋自得都是一种轻佻。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是宇宙中唯一的坐标负起责任,而不是左顾右盼、随波逐流。如果你抱怨自己出身不佳以及资质平平,那么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努力赚钱,拼尽全力,为自己更为自己的家人,使之过上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如果恰巧你发现自己身上有那么一点天才,那么你还可以考虑,为这个世界贡献点什么美好的东西。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不吸收新东西,变成笨蛋是迟早的事。没有新的信息输入,没有新的知识刺激,认知的视域一步步变窄,反应的模式一步步固化,最后大脑就会僵化生锈。

    文化产品也可能存在排列组合和循环语句。

    荒野模式:1.正确地认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使用别人的问题表述。可以基于对现实处境的深入和缜密的观察,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以接近该问题的本质。2.对问题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不借助书本和搜索引擎,因为你面前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全新的。你可以大胆提出若干个假设性的求解方向,然后去尝试,此时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会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3.继续独立地思考,但是你可以在希望比较大的求解方向下,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联的知识,此时你需要快速筛选和学习新知识,甚至需要不带偏见地、尽可能多地寻找各种可能有益的知识,也包括与他人交流意见。4.在结合知识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试着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记住,不是只有专家、教授、名人、权威才有资格提出理论,你也有能力来构建理论。构建理论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在对问题的分析上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同时也能将问题简化到其最本质的层面,并且可能在将来复用至近似的问题。5.你提出的理论必定需要修正,这时你可以试着用你的理论去尝试解决问题,也可以试用于各种扩展情境,如果发现其bug就立即修正。迭代之后,你的理论就变得越来越有力度,解决问题的大门就此渐渐打开。6.但由于理论毕竟是对现实的抽象,所以你还需要去关注各种细节性的问题,去通盘考虑现实情况,去穷尽和评估各种因素,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来彻底解决这个复杂的现实问题。7.通常解决一个难题的方案是非常巧妙的。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案不够巧妙,不妨试着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找到那个巧妙的方案。同时考虑方方面面复杂的因素,罕有简化的方案。

    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极端现象的价值常常会远大于一般现象。

    现实常常瞬息万变、变幻莫测。

    这些论文并没有对业界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推动。

    高者直面现象、深剖问题、究其本质、创造解决方案,而低者,直接复制答案,并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重复博弈则是双方会有多次的、长期的博弈,这时欺诈行为往往会被惩罚,使得欺诈者无法继续这个游戏,因此对于双方来说,互相信任,保持诚信,往往是比欺诈更好的策略。

    人生,正是一个长期重复博弈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博弈。在这个过程中,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尽量提升自己的实力以增加议价能力,通过为社会创造财富来为自己创造财富,是远比耍一些小聪明小手段、通过破坏规则来牟利更好的策略。

    我觉得最最悲哀的一点是,在这类破坏规则的事件里,你和你的父亲,和我们这个国度许许多多声称只能「适应社会」的老百姓一样,都是「被收割者」。你们以为你们这样做,是为自己谋取了原本无法获得的利益,但实际上,你们只是完成了一次「进贡」。一个无权无势无能者,在这个社会里最后的生存方式,是雪上加霜地把自己有限的一点资产拿出来,去赎买一点点机会,去锦上添花地进一步养肥那些有权有势有能者。你们竟然没有一点点其他的资本,去和这个现实和功利的世界周旋。当你们完成了一次进贡、两次进贡、三次进贡之后,当你们再也没有资产来进贡的时候,就剩下了下跪这一种方式,就像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一样。

    一、学会在现实和理论之间交错思考

    二、了解和洞察现代世界运行的规律

    三、广泛地阅读,涉猎多学科知识,不为自己划定专业的边界

    四、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就要拼了命到外面去找实习,到企业中去操练,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你能干什么。你的实习经历就是「最小化可行产品」,你通过你身边的同事来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要写一本书,你可以先写一个样章或者提纲,然后发给这个领域的牛人,去找他们要反馈,而不是等到一口气写完后发现存在基本的理念或者知识性错误。

    如果你要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你可以先从写好一个博客开始。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因为你不知道怎样才叫完美。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获取反馈是学习和改进的前提。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于吸纳批评建议。

    当我们评价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应该抛弃单一的视角,而是分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二是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得较久较长。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自己的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网上闲逛刷微博、使用微信陌陌知乎等进行成功率很低的勾搭。尽量少做或不做「短半衰期」的事情。除了字面意思外,这个法则暗含两层含义: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你就尽管去做,这个可以破除「选择无能」;2.你不用去做那些宏伟高大的事情。即便是去做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你现在抽一分钟出来练几个字都可以,这就赚到了,就这样开始,没错!这可以破除「执行无能」。

    所谓单因素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事物或者现象归结到一个影响因素中,认为只要抓住这个因素,就能达至想要的成果。要知道,这世间万物,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怎么可能有「单因素模型」发挥功用的地方。不论你的求学、还是工作,你的人生轨迹如何,都是各种各样显性隐性的因素共同施加作用所形成的合力。

    比如他推荐大家看《女人的起源》),他用这种穷究本质的对人性的思考创造了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微信。

    成功的学习,必须放置在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当有一个你热爱的东西、你迫切渴求的东西牵引着你、困惑着你、折磨着你、逼迫着你的时候,你才能非常高效地去学习,去不顾一切地掌握能够化解这个问题情境的任何可能的知识。

    说到常识,也就是最基本的知识,最「科学高效」的方法,也是在问题情境下去学习。比如,当你想买车的时候,你在几天之内对汽车常识的掌握可能比之前几年的积累都要多。

    那么你怎么学到很多很多领域的常识呢?正常的方法,就是丰富你的生活和经历,去拓展你的爱好,去迎接各种人生的挑战,而不是每天宅在屋子里打游戏。你的经历和挑战越多,你的常识就越多,你的知识和智慧就越丰盈,你的人生也就越有意义。

    我们在进行分析时,最常犯的错误有三种:1.倚赖单一信息源。2.忽视知识的作用。3.过早地提出观点。所以,1.掌握尽可能多源的信息和多元的知识。2.避免先验假设,在信息没有搜集完毕前一般不要作猜测和推理。3.同时性地、聚合式地汇集所有相关的信息和知识。4.同时使用理性和直觉的力量,有时候,谜底会自己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涌现。

    我自己工作中有一个习惯,就是拿到一个任务后,势必要先去找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找到那块硬骨头,去啃下来,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边的打扫性的工作。当我们不得不对一个任务进行分段处理时,我们并不应机械地按照时间段来切分(「今天上午9点至10点做A,明天下午1点至3点继续做A」),而是应该按照这个任务的内在逻辑来切分。

    人们总是有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惯性,只用那些显性的信息去阐释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一种现象,用一种「后见之明」煞有介事地解释。人们的思维错觉,常常把受人瞩目的个例当成普遍现象,又把统计规律施用所有个体;把互相独立的事件当成冥冥中自有联系,而把关联事件当成互不影响;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又把偶然巧合解释成事出有因。

    我们按照社会通行的标准、成功偶像的标准、同学同事的标准,去了解那些「被认为」很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千辛万苦地去修炼,也许短期内能尝到一些可触及的甜头,但是放到更长远也更复杂的时空尺度来看,却可能发现,走上了一条坎坷的弯路,比如长成了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不喜欢的自己,一个平庸而无能的自己。

    创造力。创造力太重要了,且创造力本身的内涵也很丰富。一个创造力强的人,在思维上可以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不完全列举):·联想能力:可以把看似完全无关的东西联想到一起;·重构能力:把一个司空见惯的事物拆开、打散,然后重新组合;·虚拟能力:就是能设想出还不存在的情境,并把人、事、物放到里面去排演;·具象思考的能力:就是能把很抽象的东西(比如数学公式),用很形象的方式比拟出来。

    面对同样的信息,天才能够快速地抽取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然后进行快速的推导。信息获取质量,信息处理速率。

    大脑强大的方法:·通过反复的元思考,看清自己的智力模式,发现自己的天赋,然后强化这个天赋;·在信息时代,刻意锤炼自己的「信息碾压能力」,以最大化地利用和发挥工作记忆。

    思考是一种训练,表达也是一种训练,「剪除枝蔓的思考和表达」需要长期地、有意识地操练才可能达至一定的境界。

    思考的十种技巧:1.回到原点。2.重构问题。3.自顶向下。从最高层次的问题逐步向下分解,可以保证问题分析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并且,现实中的问题往往存在多种分解方式,常见的有按维度分解、按层次分解和按流程分解。更重要的是,富有经验的思考者不会满足于一种问题分解方式,而是会尝试多种可能性,从不同的角度来分解问题。4.抓住主线。5.因果推论。6.发现关联。7.情景预演。8.向后推理。结果倒推。9.横向激发。10.迭代探索。

    什么是「人的格局」?一曰「历史的深度」。二曰「世界的宽度」。三度格局:「至善之人」(即「看众生」)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的目标。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人的任何行为表现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心理原因并不一定对应同一种行为结果。

    是由完整的一半水和完整的一半空气组成的,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与空气的混合体,这是一个我们知道的事实,却只能靠我们的想象去再现出这个事实。所以,所谓智识,就是不仅能意识到那个熟悉而已知的世界,而且能意识到那些更广阔世界的存在。

    提醒和训练自己去开启「作者模式」,站到作者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信息。

    那些靠技术分析赚得大钱的人,一定是独自发现了一个隐藏的世界,在这个不为人所知的世界里编制着独一无二的魔法。其实这些思想大可以延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洞察隐藏的世界可以帮助你获得独一无二的优势,而只知道接受广为传播的信息、只能够理解显而易见的事物、只会伸手向别人要答案的人,则很可能成为人生的输家。

    软性洗脑有一通行的操作原理:就是通过唤起人们强烈的情绪反应来控制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性注意,而这种效应又反过来加剧人们对情绪化内容的持续关注。

    彼得·德鲁克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自我管理》。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一个亲自实践了二十年的方法,叫「反馈分析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自己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写下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等待若干个月后,再跟实际的结果与之前期望的结果相对照。主动试错就是主动获取反馈的方法。

    大学课程学习:1.不能以「有趣」作为评价一门大学课程是否值得听的标准。2.一个领域的初学者并不具备评价一门课程是否有价值的专业能力。注意:一、保持对自己的掌控力;二、培养高辩识度的才能;三、打造个人品牌;低买高卖:可以在新思想或新技术刚刚开始兴起无人问津之时就投入进去,成为某一个新知识领域的先驱;重新评估和平衡:经常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

    杠铃策略。所谓杠铃策略,就是同时采取两种极端行动,一方面,也就是在大多数投入中,采用能够抗拒负面「黑天鹅」风险的强韧结构,也就是专注在一个既定的领域进行学习,另一反面,拿出较小的一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地、大胆地探索和尝试,以博取迎接正面「黑天鹅」事件的机会。具体来说,假如你每天有八个小时的固定学习时间的话,那么你可以选择「二八开」的方式,把其中的6. 5个小时用在专业学习上(不管你是哪个专业的),在这些时间里,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各种网络噪声的干扰,不要让各种社交媒体或者其他媒介分散你的注意力;而在余下的1. 5小时中,你可以进行完全自由的学习,这其中,一方面你自然可以去看你所订阅的那些信息源,当然正如我前面指出的,这仍旧是一种被动的信息获取,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主动地去探险,去搜索和访问各种没有访问过的网站,或者踏足去从未到过的地点并且观察那里的人和物,或者去和千奇百怪的人交谈。

    投入产出比最大的科目,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语文课」。我在个人的工作经历中也强烈地感受到,一个语文底子没有打好的人,即便他其他方面很聪明,但是总是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会吃很多亏,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职业的发展。

    具有主动识别和过滤噪声的意识,尤其对订阅和推荐的内容保持审慎;通过长时间尺度、明确目标和主动获取的方法来提升信噪比;对所钻研的领域保持专注,但也要避免完全地沉浸其中,可以采用杠铃策略,在专注的同时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放的智力》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dw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