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得太快,拒绝得太慢。——乔希·比林斯
我们想升职加薪,想身体健康,想爱情甜蜜,想生活美满。我们什么都想要,并且希望想要的东西能在同一时间得到。但是以上的种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只能是其中某一个或者几个,而不是全部。
在我们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也需要做出很多的选择。为了做好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会接过很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任务,答应很多本可拒绝的请求,承诺很多其实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在《精要主义》一书中,却提出了少即是多的概念。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应该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想要目标确立更有效,就需要精选出重要的目标,舍弃掉那些不重要的目标。
本书在第三部分,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其中提出了大部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六个陷阱:禀赋效应,恐惧浪费,强己所难,现状偏见,随意承诺,害怕过错。
在沉没成本已然发生时,如果不能立即止损,后续就会陷入更多的纠结和消耗中。
禀赋效应
我所拥有的是无价之宝,我还没有拥有的都是草。
在闲鱼上出售闲置物品时,经常会遇到讲价的人。当对方大刀阔斧地来砍价的,我时常会觉得就算把东西扔了,也不想卖给对方,这就是禀赋效应。
我们在生活中,也时常认为自己已经获得和拥有的东西,非常宝贵。即使明知道那件东西,自己留着也不会再用了,但是要以一个远低于自己心理预期的价格给出去时,却还是会舍不得。
也因为这种心理,在那些我们还没有真正开始投入的项目上,我们的关注度往往会不够。这就会造成我们忽略掉很多原本应该重视的事情,错过一些可能会带来很好回报的机会。
比如一个有机会接触到行业大咖,但是和我们当前工作完全无关的讲座。比如突然打进来的一对突如其来的骚扰电话,让你暂时关闭了手机,结果却给了电信诈骗一个机会。
把我们已经拥有的,当成还未拥有,去评估事物的真正价值;对那些还不曾拥有的,换成如果自己已经获得,会怎么去对待和处理。避开禀赋效应的陷阱,才能让我们正视事物的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恐惧浪费:“买都买了”和“来都来了”
在某事上投入得越多,要从中抽离就越困难。
当我们买票走进电影院后,就算电影很无聊,很多人也宁愿在电影院玩手机,或者打瞌睡,也不中途退场,因为我们已经为电影票花了钱。买都买了,不如试试看吧,来了来了,不如看看再走。
沉没成本最极端的表现就是赌博,因为越输越多,越想赢回来,无法割舍沉没成本的人,会继续留在赌桌上,直到倾家荡产。
表现在职场中,则是对于沉没成本过于在意,以至于无法及时止损。比如一个明显已经偏离目标的项目,由于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家都不愿意叫停,进而造成了更多的成本投入。
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比如换工作入错了行,才不会一直漫无目的的在原地打转。告别错误的过去,才会迎来崭新的明天。
强己所难:逼迫自己去追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电影《辣手回春》中,一名乞丐爱上了张柏芝饰演的医生。在向医生表白时遭到了拒绝。为了变成医生喜欢的人,他找了工作,读了书,中了彩票,甚至整了容,但是最后医生告诉他,无论他为医生做了什么,她都不会爱上他的。
太过努力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管是在个人的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生涯里,出路在哪里呢?若方向错了,那么停止就是进步。当我们为了强行完成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投入越多,情况反而越糟糕。
如果掉进了“强己所难”的陷进中,由于无法接受自己一直在做无用功,我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更不提走出来了。此时,本书建议我们寻求中性的第二意见。找身边的朋友,同事,或者领导,听听他们的意见,放弃或许就没有那么难了。
现状偏见:惯性曲线,做生不如做熟
一位程序员朋友,人到中年遭遇失业危机。加班不如年轻人身体好,学习不如年轻人反应快,求职时屡屡遭遇闭门羹。他哀叹道“难道35岁的我,就不能继续做程序员了么?”因为上大学学的是写代码,工作后干的是写代码。如果无法继续在互联网行业码代码,他不知道自己未来可以去做什么。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告诉我们要深耕一个行业和一项技能,让自己能够成为专家。但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任何行业和技能,都可能成为昙花一现。所谓做生不如做熟,往往会陷入现状偏见。
现状偏见,大部分时候是因为懒惰,以及基于沉没成本的考量,而不愿意做出放弃的改变。但是当我们不以现有的情况为基础,而是假定未来的一切都是有可能的,自己能够从零开始,问问自己愿意给未来设置什么目标,就会发现新的方向和方案。
随意承诺:三思而后行才能精益求精
有一些人的时间,被一些软性承诺塞得满满当当,他们会很轻易地就答应别人的请求。比如午休时出去吃饭,如果只安排自己的午餐,中午还能抽时间睡个午觉,补一下头天晚上失眠的缺,但是却在和同事闲谈的时候,答应了去一起去远一些的地方吃饭,来回午睡的时间就没有了。
午睡和与同事共进午餐,变成了必须要做出选择的两个事,此时我们可能就会后悔为什么要那么快答应一起吃午餐了。
书中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停顿,再说话。我们不需要停顿太久,但是这一点点的时间延迟,足够降低我们做出后悔承诺的概率了。
害怕错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015年股市行情比较好的时候,我买了中证500的指数基金,最高点的时候,投资回报率达到了40%。然而到了股市开始下行的时候,指数基金的收益也开始快速下跌。本来应该尽快出手,以保证本金安全,并且尽量守住收益。但是我总想着“万一明天能涨呢?”一直拖延了接近1个月,最后不光赔光了收益,本金也损失了10%。
我们绝大多数人,天生就厌恶损失,我在这次基金投资中,就是一个典型。如果能及时止损,损失就不至于那么大。但是我总觉得如果此时放弃了,说不定就错过了更多。害怕错过,最终却损失更多的事例在生活中一点也不少见。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通过逆向试行,去战胜害怕。比如前面投资这个例子,我们往往假设的是如果放弃了,可能明天市场上涨了,就会有损失了。但是如果反过来,明天继续下跌,也会有损失。逆向试行,考虑明天下跌的风险大还是上涨的概率高。基于对损失的天然厌恶,也就会比较容易做出及时止损的决定了。
结语
古语有云“预先取之,必先予之”,但是在我们一路前行追逐人生目标的路上,有一些目标可能是需要暂时先放弃的,比如追求财富自由路上关于安逸生活的要求。所以关于目标管理,我认为“预先取之,必先舍之”,取舍之间,关于人生的方向,工作的目标,就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远离目标管理的6个陷阱,放弃一些当前状态下没有时间去实现,或者本来就不切实际的目标,是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那些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