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是英国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写的散文《哲学的慰藉》,很是感慨。我想,这大概是我二十岁人生中看得最认真的书。现在每当我很烦躁的时候,我总是禁不住去翻看读这本书摘录下来的文字,读过之后,心情会慢慢平复下来。突然觉得自己并非是不爱看书,而是没遇到爱看的书罢了。
伊壁鸠鲁把快乐的因素归结为三类:自然而必要,自然但不必要以及既不自然又不必要。
朋友、自由、思想、食物以及衣服、遮风避雨处这些都是自然而必要的因素。他把朋友放在首位,正如蒙田形容一见如故的友谊时的描述“我们见面之前已经在相互寻觅,因为久闻其名·····一听到对方的名字就拥抱起来。第一次见面是在人群拥挤的全镇节日聚会上,我们一见如故,互相倾心,难分难舍。从那一刻起,我们就亲密无间,任何关系无可比拟”。
这种像“前世恋人”的感觉尚未体验过,可是,不同的朋友身上总是会有一道吸引着我的风景,所有朋友的组合,应该不亚于蒙田的那位挚友吧。因此,获得了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我该是具备了快乐的基本能力。其次,我不太确定自己是否是这个时代里有思想的人,至少我具备着思维的能力,“我思故我在”这就是我的幸运之处。加上衣食住行能自给自足,我具备了几乎所有快乐自然而必要的因素。
第二类里,广宅、私人浴室、宴饮、仆役是自然但不必要的因素。第三类,名望、权势是既不自然而有不必要的因素。坦白说,这其中的很多还是我现在向往的,比如广宅,尽管暂时没有,但也绝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的幸福小语就是“屋宽不如心宽”,而且我也深信该有的都会有,所以我也没有不快乐的理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处世的态度影响遇事的心情,我很感性,然而我不是黛玉的悲天悯人,我选择的是感恩,感念丝丝缕缕的人心换人心,感念微妙起伏的温情换温情,所以常常被感动!归根结底,心的宽度决定了快乐的程度,愿你心,与我心,都海不可量!
传递慰藉,我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