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与逆向思维
朱玉林
一天,田忌准备发兵攻打赵国的时候,孙膑却阻拦道:“我们的大军不应去赵国,应当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
公元前 354 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军进攻赵国,赵王十分害怕,便派人到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带兵前去救援赵国,孙膑却阻拦。
正当田忌准备发兵的时候,孙膑却阻拦道:“我们的大军不应去赵国,应当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
田忌问其原因,孙膑笑着说: “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防御空虚,如果我们攻打大梁,庞涓一定会撤军,赵国的围自然就解开了。
我军在途中埋伏 一支骑兵,半路上截杀庞涓,岂不是一箭双雕?"田忌连叫“好计”。
于是便率大军直扑魏国都城大梁。
当庞涓接到大梁被突袭的战报时,慌忙率军撤向魏国,回师救援。走到桂陵时,埋伏在此的齐军突然向魏军冲杀过来,打得魏军措手不及。
魏军士兵连日奔波,十分疲惫,很快就被以逸待劳的齐军打得溃不成军。
战争依了人的意志,孙膑就这么厉害。他实施的齐国以围魏救赵之计,既帮助赵国解了都城邯郸被围的困境,又消灭了魏国的有生力量,可谓一举两得。
这个围魏救赵的故事,包含了逆向思维十迂回策略。
面对问题时,可运用逆向思维,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质上去解决问题。
在当今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的年代,运用逆向思维,可以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难题。
看了这个历史故事,如何运用逆向思维,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发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