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西方语言差别、共相实体论

中西方语言差别、共相实体论

作者: 蓝色多莉 | 来源:发表于2022-06-29 22:54 被阅读0次

阅读笔记第176/365天

今日阅读《用得上的哲学》

    ——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

作者:徐英瑾

第五章,语言哲学:你用什么思考?

85、中西方语言差别。

1)英语“to be”具有多义性

“to be”我们一般把它翻译成“存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被翻译成“是”,有些时候又要译“成为”。

在“to be”各式各样的含义里,哪一种含义显得更加基本呢?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存在”是“to be”这个词的第一含义,而作者却认为“to be”的第一含义是“有”,这里面的“有”是“有一个东西在那里”中的“有”,其比含义比较接近“存在”,而不是“持有”的意思。

2)中文与西方语言的结构差别。

西方语言的结构和汉语的语言结构不一样,前者一定要加上“to be”或者其他动词才能构成一个句子。而在汉语中“是”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必要的事,不少时候我们是可以省略它的,而且有时候,“是”还有强调的意思。

在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是名词化的,也就是一个个可以用名词所描述的事物所构成的世界,在这样的图景中,动词的地位是不高的。与这一点相对应,学习中文的动词,也不需要记忆复杂的词尾变化形式,其学习成本相对较小。

而与中国人的思维不同的是,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语言都不是像我们一样,他们的动词词尾变化都非常丰富。

3)“to be”——动词总代表。

西方语言中动词变化这么丰富,那么,就得有一个动词总代表,这个总代表就是“to be”。

“to be”有一个非常基本的机能,就是将代表殊相的主语与代表共相的谓语联系在了一起。而这就牵涉到了对于殊相与共相之间的关系讨论:二者之间究竟何为主,何为次,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方案,又导致所谓的唯名论和实在论之间的争论,这也是后面几节我们要涉及的问题。

4)重视“to be”提高中西文化交流的水平。

在英语学习的时候要重视动词的学习,而不要过于关注英文中的名词。如果你能够背出英文里的很多名词,只能证明你记忆力好;但如果你能够活用大量的英文动词与相关的动词词组,才能证明你已经掌握了英语的思维方式。

另外需要注意的,正因为“to be”这个词在英语里面经常起着判定的作用,所以“to be”的核心地位也就导致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化思维方式在西方人思想中的流行。至于我们中国人,因为“是”在我们的语言中扮演的地位没有那么基础,于是,我们对于是和非之间的二元化对立就不敏感,所以,中国人有时候就喜欢更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由此看来,不论西方人进入我们的文化,还是我们进入的他们的文化,双方都需要关注这些由于“to be”或者“是”的地位差异,所带来的微妙文化差异,以防止出现文化误会。

87、共相实在论。

上面我们提到了“to be”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联系主语与谓语,并由此间接的联系殊相与共相,这就间接的引申出“殊相与共相谁才具有主导性”这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用俗语来表达,即现实的鸡与抽象的鸡哪一只更实在。就是在讨论个别(具体)和一般(抽象)的存在关系。

1)什么是实在论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共相?所谓共相就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而来的特征。

实在论认为:共相是独立于并优先于逻辑上,时间上个别可感事物的存在。简单说就是认为一般先于个别,比个别更实在。

2)共相实在论的合理性

世界上有很多共相不是你想抛就抛的,譬如关于数字的共相。关于数字2>1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来讨论抽象的“2”与“1”之间的关系,就只有两种可能性,第1种可能性,它还是在客观世界里,但是这不是指客观的物理世界,而是在物理世界之外的另一种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是我们的感觉感受不到的,第2种可能性,2与1应当是我们人类主观的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

3)无处不在的共相

我们前面讲过“语言图像论”,其中有一个观点:语言和世界之间有一种图示和被图示的关系,二者在逻辑上是彼此同构的。那么,一句话是真的,就一定有什么东西保证它是真的。

比如“这是红的”这句话,使得“这”的含义得到担保的显然是一个特殊的对象——也就是被说话人看到的这朵花。那么关于谓语“红的”在外部世界里也需要一个叫“红性”的东西与之对应。所以,主语要有特殊的东西——殊相——与之对应,谓语也应该有一般的东西——共相——与之对应,既有殊相,又有共相,这才能解释“这是红的”这样一个句子它为什么会成真。

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句子都会包含着一个比较具体的词和一个比较抽象的词。比如“张三是好人”,“李四是坏人”——在这里“张三”和“李四”代表的就是殊相,“好人”和“坏人”代表的就是共相。共相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4)启发和运用。

我们学习共相实在论的意义并不是要成为共相实在论者,而是要学会反思共相实在论究竟是啥含义——或者说,学会判断谁是共相实在论者,并由此预判他的行为,最后再以这样的判断为根据,谋划自己的行动。

例如,南宋的文天祥就应该是共相实在论者,因为他不太在乎自己的脑袋掉不掉,他对自己特殊的肉体的存在并不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以后别人给他贴什么标签。也就是说,他是不是大宋朝的忠臣这件事要比他自己的脑袋掉不掉更重要,这就导致了他最后慷慨赴死的举动。

三国里的曹操知道关羽看重“义”,所以,在活捉关羽后并没有逼关羽归顺魏国,而只是给予关羽上宾待遇。如果曹操像忽必烈一样逼关羽归顺,那么关羽就只会像闻天祥一样只求一死了。

相关文章

  • 中西方语言差别、共相实体论

    阅读笔记第176/365天 今日阅读《用得上的哲学》 ——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 作者:徐英瑾 第五章...

  • 唯名论与唯实论

    关注共相,唯名论认为共相不真实,只是名称,唯实论认为共相独立实在。 种属共相。上帝实在性。信仰和理性的关系。 上帝...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中主张和谐和西方主冲突的观念差别

    中西方文化中差别的存在就导致西方对于中国的崛起是威胁论,考虑的更多的是冲突论,而中国文化考虑的更多的是共存平衡,所...

  • 唯名论和唯识论

    其实这是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 唯名论的意思就是共相是不存在的,共相没有显示性,而唯实论则认为共相是存在的.那么进一...

  • Day 1突破英文中定语从句的翻译(一)

    定语从句的翻译从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出发,注意特殊情况。 一 中英文定语的位置有什么差别? 中文的定语:一般前置+由“...

  • 2019-03-27

    阿伯拉尔 阿伯拉尔的概念论、共相 !阿伯拉尔认为造成共相的原因在于被表达的事物之中。因为,第一,共相不可能由人的心...

  • 中西方教育的差别

    我的老师告诉我,他的女儿拿到了庞巴迪公司的offor,但是她女儿却要和男朋友去日本参加规划了半年的毕业旅行。 老师...

  • 一把剃刀

    共相:指的是从个别事物中概括而来的共同特征。 实在论:共相是独立于,并且在逻辑上和时间上优先于个别可感事物的存在,...

  • 6/22

    共相论在一定限度内是非常简单的。在语言方面,其中既有专有名词,又有形容词。专用名词适用于事物或人,它本身带有唯一性...

  • 人的差别性思想意识,是决定世界万物互联技术的核心

    人与人具有的差别,有相貌差别、思想差别、行为差别、语言差别、能力差别、情感差别……等等。差别,就是叉别。人是符合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西方语言差别、共相实体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ix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