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秦始皇死后的天翻地覆对这个新生王朝的子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章邯就像横贯在叛军面前的一座大山,翻不过,推不倒,铲不平。但也同样是公元前207年,这样的格局在悄无声息的改变,因为躲在秦朝权力巅峰的那两个人,终究不但是鼠目寸光,还是草木皆兵的。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君王的权力究竟是怎样产生和维系的?其实,挺难得到答案的,追随和领袖魅力,是挺重的词,一个,是对被追随的人,一个,是对追随他人的人。把这个问题想的简单一些,作为一群人的核心,不论这个团体是大还是小,决策力,勇气和担当,都是必须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赵高自然不配,胡亥不配,连李斯,都不配,所以,公元前209年,秦朝的天下摇摇欲坠。
哪怕连传记都没有,章邯扛起了这座江山,这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呢?总有一些人,他们不能忍受平平淡淡的活着,他们绝不接受,悄无声息的死去。所以,无论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还是天塌下来有大个子扛着,对章邯自己来说,我只是证明了,我自己,可以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所以,太史公啊太史公,你个人的爱憎,大概,强烈了点?
章邯是功高盖主的,用个俗气的说法,大秦的军队,只知道章邯,谁知道胡亥呢?是不是有点讽刺呢,有些人,反而是跟挽狂澜于既倒的人有深仇大恨的,对历史来说,获胜的一方未必不是走了狗屎运,但失败的一方,通常都不配谈天亡我也。章邯战胜了打进函谷关外势不可挡的陈胜吴广大军,比起秦孝公时代,秦朝,实在没什么值得守护的,所以他大胆启用了刑徒,用利益代替大义解了燃眉之急,但是,从那时起,一直胜到今天,造成了一个,秦朝军队数量已经不再劣势(刘邦带着楚怀王的大部部队打咸阳打的其实绝不顺利),因而赵高有胆量和王离的长城军团谈条件的局势,究竟是谁功不可没?可能,有李斯吧?但绝对少不了章邯,于是,他们都将迎来自己的死亡。
李斯死的更快一点,他甚至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据说,走的时候还装作挺坦荡,想起了年少时配自己不学无术的那条狗,其实,对读历史的人来说,这事儿挺痛快的,不论是仇官,还是觉得他李斯赶上了好年头,我们读历史的时候,无妨常常做下比较,问问,哪些是我们做不到的,仅就李斯而言,乏善可陈。章邯就有点惨,从胡亥(其实压根就是赵高)的角度来看,王离和章邯互相制衡,对他是最有好处的,可从章邯的角度来说,他眼中看到的必然是,分功加夺权。大家谁都不是傻子,从古至今,权力中心干涉军事行动,都没什么好结果,章邯,并不是例外。
第三部分也谈到了章邯去巨鹿这个军事行动的不太容易理解,但有趣的是,赵高不希望章邯吞掉公认义军最强的项梁部声望继续攀升,章邯也未必没有养寇自重的嫌疑吧?王离和章邯如果同心同德,项羽又何来的翻盘机会(当然这带有我的主观性)?诚然,历史是没有如果的,项羽打赢了章邯,而有些将领,其实是不能输的,因为,一共就只有那些本钱,章邯输了,号称精锐的王离部溃不成军,大概上天这个时候是笑着在问赵高和胡亥,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但是呢,赵高和胡亥这样的自食其果,为了自己权位的自毁长城,我们又是不是旁观者清,即使,章邯活着,他们可以悠然自得的去思考怎么拿捏章邯,章邯死了,他们大概只能去回忆当年被陈胜攻破的函谷关。前面也说了,章邯很强,强到用一己之力改变了秦和叛军的力量对比(虽然, 也因为叛军毕竟还是乌合之众),叛军不敢冒攻打咸阳的风险——“诸将莫利先入关。独羽怨秦破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楚怀王的军队惧怕自己被机动性极强的章邯切断后路,但是为什么刘邦项羽敢打过去呢,章邯又为什么毫不犹豫的就投降了呢?我们假设一下,赵高和项羽达成一个协定,项羽部队去攻打咸阳的过程中,秦军会一路退守,这样,章邯不得不调动机动性最好的部队回援,这个时候,假如王离还在准备吞掉赵王所以不许(谁知道是不是不想)做出反应,章邯就会被围点打援,挺有趣的故事吧,但是,对楚怀王来说,他最大的敌人一定不是章邯,这就产生了后面宋义领军按兵不动削项羽的权导致的项羽反楚怀王,而王离接到的剧本是不对章邯做援助,并不需要知道其他细节,最终送给了项羽一场巨鹿之战,至少,这个想法挺有趣的。
沛公即将在获得进军咸阳的战略胜利之后摔得很惨,因为相当于从巅峰跌到谷底,进入咸阳的那一刻他一定是兴奋的,用一个比较俗气的描述方式,那一刻,刘邦把大秦的天下握在了手中,萧何做了一件从后来看可能决定了天下归属的正确决定,他拿走了丞相府所有的办公资料,这个说法就好比入侵了条子的系统,假如我们用今天的视角来看,可能会更加清晰,入侵条子系统,数据挖掘算法做的好的话,你能快速获取专业人才的动向,而对古代来说,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兵源,粮源,军需品来源,而这些东西,能打造出来的,是具有秦军装备水平的军队,这是怎样的意义?
但是,将来能有的东西只是将来能有的东西,我二十年后能研究出来高达也解决不了三十天后项羽就要来揍我,何况两千年之后也还没有高达,但是,不管有没有高达,恐怕没谁能抵抗住,守住函谷关,就相当于拿下了天下这样的诱惑,刘邦赌了这一场,然后赌输了,其实,比较有趣的是,函谷关被打破了,刘邦为什么不跑呢?一方面,因为需要赌一赌,万一项羽和我称兄道弟这么多年,有那个气度封我一个关中王呢?另一方面,跑的话,是自己给自己扣上不仁不义,有愧于项羽的屎盆子么?当然,可能,这种更像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说法都比不过那个新三国引入的笑话:就算是三万个馒头也得啃几天吧?我还没反应过来呢,项羽已经打过来了,我怎么跑?
于是,历史上极其著名的鸿门宴上演了,借口本身是什么用都没有的,本质上是利益,刘邦认怂,表示我对你还有用,饶我一条x命,项羽说,你说笑了,我就想砍死你,而不可能被你砍死,结果打脸的是,不让项羽砍人的是自己家亲戚项伯,这很让人下不来台。恐怕,需要和项伯问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才是刘邦可以出去上厕所的原因,不然,别说上厕所了,不让你喝尿就不错了,毕竟,生猪肉都让你吃了。
刘邦总算从项羽手里跑掉了,而项羽忙着称帝,暂时也顾不上刘邦,这时候,诸侯各怀鬼胎的状况又一次救了刘邦,大家都是拼过命的人,你项羽又没比我们多一个脑袋,何德何能能够称帝?于是,这就产生了西楚霸王这个名号,既然天下诸侯都和刘邦是一路货色,都要和项羽抢这个只有一个的皇帝名额,而刘邦好歹和项伯和我都有几分情面(现在明明只有仇了只是表面上叫你爸爸好么),那就先这样吧,到底谁是老大,咱们以后凭本事说话。
于是楚怀王变成了彻底的傀儡,刘邦,也没拿到想要的关中王,而只拿到了项羽暂时没办法不给的,封地就是自己老本营的汉中王头衔;历史上有这样的质疑:项羽为什么不自己占据关中,认为这样项羽就稳操胜券了,最差也不会在刘邦这条阴沟里翻船,但其实,项羽的决定似乎没什么错的,用秦朝旧部牵制刘邦,刘邦和秦,毕竟有灭国之恨,这是驱虎吞狼,西楚毕竟是自己家的地盘,方便征收兵员,当然,是因为这第二点原因才火烧了咸阳,还是因为一时气愤火烧了咸阳,才让项羽失去人和到了这样的地步,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比起大丈夫当如是和吾可取而代之,刘邦可以封赏雍齿,可以忍耐,可以委曲求全,才是真正超过项羽的地方。
刘邦和项羽用来讨论强者生存还是适者生存,其实很有教育意义,当然,从这点来看,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盘推翻其实压根就没什么必要,因为在漫长的历史里,务实是写在了还没被烧的史书里的各个角落的,我们需要解决的,是自然科学,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上一定程度上的短板,虽然,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比起技术封锁,更有趣的是我们的产业结构和战略重心有没有放在这里?
说远了,诸侯相安无事只是个单纯的梦想,统一之前,不可避免的是无休止的战争,我们今天讨论的楚汉争霸只不过因为这两个庞然小物之间的斗争给秦末乱战划上了句号,如果回归历史本身,真的有所谓的楚河汉界,真的只有楚汉之争么?说白了,楚河汉界,是不是,只是我们后来人的某种一厢情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