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儒林外史(一)

读书·儒林外史(一)

作者: 一轮孤月且清寒 | 来源:发表于2017-05-10 15:42 被阅读0次

        最近几天在听米果文化的课程《好好说话》,发现说话真的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技巧。最近也在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试着分析其中说话的技巧和体现的人物性格。

        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嵚崎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

        这一段很简单,讲的是王冕的母亲因为家里贫困,要他弃学去放牛。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能看出一些门道。

        前一段王母说家庭贫困,第一句“儿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是为这次谈话定下了基调,摆明了自己的态度是迫不得已,之后再详细叙述了家庭贫困的事实,强化第一句话的为难和无奈。再然后说明事情,是让他放牛,好处是又能挣钱,又能吃饱饭。最后一句我觉得算是点睛之笔——“只在明日就要去了”——潜台词不就是“这事儿我已经跟人说好了定下了,你必须得去”。前面一大段话,不过都是为了这句话做铺垫而已。

        后一段王冕的回答也很巧妙。在事情已经定下,而且自己也没有什么靠谱的理由拒绝时,“娘说的是。”同意母亲的话,后面紧接着的在学堂闷和放牛快活,不过是彼此给彼此一个台阶下,说出来安慰因为家庭贫困无法供养儿子上学的母亲,希望能减轻她的内疚感。最后一句同样点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要遵从母命去放牛,但自己还是喜欢读书的。

        如此一来一往的对话,前者先定基调掌握话语权,然后摆事实强化巩固,紧接着提出解决的方案,最后算是一个含蓄的通牒。而后者首先赞成对方的方案,接着通过自己的感受弱化对方的情绪,最后再适当的表明自己对这个事儿的态度。

        这样一套下来,既保全了双方的面子,达成了良好的结果,又显示出了自己的真实态度。称得上是良好沟通的典范。

相关文章

  • 读书·儒林外史(一)

    最近几天在听米果文化的课程《好好说话》,发现说话真的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技巧。最近也在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

  • 清代学子冒着风险帮人代考秀才有多少报酬

    读书心得分享 阅读《儒林外史》,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清代考场比较混乱,并不清明,舞弊之风盛行。 ...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一)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由这几句词中,我们不难猜想到本书表达的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讽刺。吴...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一)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七岁丧父,有母亲做些针线活养他至十岁,开始去做放牛的牧童,赚了钱贴补了...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一)

    在《儒林外史》第一回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是一胖一瘦两个人得知朝廷官员危素回家乡后的对话。 那胖子道:“敝亲家也...

  • 读书小记《儒林外史》

    2021.4.13阅毕《儒林外史》,说是读完,也就是囫囵吞枣的溜了一遍,琐碎的吃茶游玩实在是让看者无聊,全书...

  • 2019——2020《儒林外史》考题汇编

    2019——2020《儒林外史》考题汇编 一、阅读《儒林外史)节选目录,完成各题。(5分) 目录(节选) 第十六回...

  • 《儒林外史》——现代学术圈的真实写照

    最近在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恍然间大彻大悟并接受了“读书人喜欢装逼”的这一事实,要想弄清楚搞明白“读书人喜欢装逼...

  • 读书偶感

    是日,读《儒林外史》。阅至王冕一节,书曰:(王冕)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看罢莞尔,似有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儒林外史(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lg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