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好了歌》道尽世间变幻,一丝红楼意尽露世态炎凉。顽石欲想浴红尘,红尘情重为谁知,亦痴亦笑亦诚然,辛悲本自知。
折服于《红楼梦》中对人物的塑造和对人物的描绘手法,任何一种形容人的手法都难免会落入俗套。唯独《红楼梦》中显得雅致,对补天顽石托生的贾宝玉的描写之所极致,摆脱了许多文学著作中的主角光环。他亦有喜有悲,有痛有痒,有为人所能错之所错,为世俗所不容之所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塑造完全超越了一个角色的形象,极其显耀的身世背景,众星捧月般的王子境遇。却塑造出一个身怀四书,意通五经,融百书之精华,聚新意于自我。他风流倜傥,擅诗长赋,博古识今,亦有出世之思,又有入世之意。聪慧机敏,玩世不恭,形在书中,神在书外,有举世之才而不为,不愿求取功名,耀祖光宗。却总游于俗世,钟情于红尘,尤喜穿梭游弋于女子,谈笑自若,追嬉笑闹,宛如浪荡之态。读完《红楼梦》对于贾宝玉的情感是由恶到喜再入悲。贾宝玉更似一凡人,历经红尘种种,尝尽离合悲欢,通晓爱恨,超脱自我,亦迷失自我。
贾宝玉在跛足道人言语中得知红尘,凡心涌动,他开口言意,旨出自己入世之心,欲尝尽人情冷暖,知遍俗世险恶。在与其交谈中,跛足道人遂从其意,带入世中。令其体会凡情种种,凡体悟必有大成,凡深虑必无明患。于是,补天顽石口含宝玉降生至贾府,贾府上下皆成喜意,一脉单传,他的出生注定得天独厚。百日选意,钟爱女子之物,亦叹之必为浪荡之子。贾父目眦色历。可奈何贾老太君对其宠爱有加,摘星捞月,无所不应,口含手捧,尽顺其意。贾政无所为,任之不理。贾宝玉虽有严父,但严父又惧生母,孝道是古往今来不可避忌的要事,尤其是官宦之家,尤为明显。《红楼梦》中并没有过多的写及贾宝玉的童年往事,但其有一句言语,足以导出其生活所向,亦叹之为他言:男之泥为,女之水为。传为笑语于陋室,亦为茶前饭后之谈资。世人常言之,必又一登徒浪子,好色淫徒。
绛珠仙草丧母忧进大观园,多情顽石迎新未识言旧意。林黛玉的出场,全因其母突丧,父亲事务繁忙无可相顾。唯恐其睹物思人,坏了心意。于是投亲靠友。曹雪芹用来大量笔触描写了林黛玉的出场,行如惊兔,言似蚌珠。处处留心小意,时时谨言慎语。活脱脱将寄人篱下的世俗心态表露的淋漓尽致。假如要形容一位女子的容貌姣好,我想任谁也找不出堪比曹雪芹对林黛玉描写之圣、神、奇。“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短短两句,十八字。便将一个人的容貌和盘托出,字字珠玑,缺一不可。《红楼梦》中对林黛玉形象的塑造和描写,足以使感性者泪目,足以使理性者生悲。书中的黛玉,古怪刁钻,一双似乎永不枯竭的泪眼,寄人篱下总会处处生情,娇弱的女子只能用泪水倾述柔情,所以《红楼梦》中黛玉宛如一个泪人。黛玉在春红零落后泪眼婆娑,拾花捡瓣埋葬。一曲《葬花呤》哭尽红尘,“如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两句足以道尽世事无常,人情冷暖。宝玉初见黛玉时,便言似乎在哪里见过一般,前世今生缘起缘尽。身为灵石的宝玉庇护着身为绛珠仙草的黛玉,风霜雨雪,皆为所爱。缘起前世,宝玉凡心涌动,入世为人。绛珠仙草为感其恩,脱身入世,愿以流尽此生之热泪,报以前世之恩情。宝玉和黛玉,两心相知情连意,前世今生总别离。君为磐石,妾为蒲草。本就是感人肺腑的相爱。前世为石草,今生做知音,有缘相知难成爱。终于黛玉泪尽枯死,宝玉皈依佛门。
交代完宝玉黛玉之所来,《红楼梦》的故事也就一一铺展开来,贾宝玉梦游十二太虚幻境,窥得天机而未都识。他聪明伶俐,翻遍金陵。吓得警幻仙子连忙制止,带他品尝醇香四溢的美酒,千红一窟。尝了世间绝无的奇茶,万艳同杯。十二首诗藏尽人生所至,每一首都无不精彩绝伦,金陵十二钗,每一首诗都像一位活脱脱人的形象,好似一生,精简所成。太虚幻境之中亦表明了《红楼梦》中所有人物的结局和人物特点,也为宝玉开启了一番新的天地,从精神世界的红尘到俗世的红尘的过渡。警幻仙子命自己的妹妹可卿与宝玉缔合,于幻梦之中让宝玉体会男女之事。赏的美景,尝得美酒奇茶和云雨之幻的宝玉,却没懂得此次梦游之真谛。警幻仙子故言:小子未懂,需自我体会,于是宝玉坠落。宝玉梦中,大呼可卿救我,引得真人诧异。遂偷得与袭人交欢,踏上红尘旧路。《红楼梦》中涉及男女之事,曹雪芹总能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红楼梦》结局并非曹雪芹之绝笔,前八十回篇章宏伟,内容回还曲转,按《好了歌》所概述,加之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言。续写者也一定是推心置腹,思微慎言,如此巨作,唯恐狗尾续貂,毁经辱典。后世人之所以能承认续写者给《红楼梦》的结局,我想一定是经过推敲沉思。此种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情节安排合理,回顾开篇种种迹象,皆合其意。十二钗皆成悲命,万艳真的同悲,千红着实一哭。《红楼梦》中,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人物特点和合情合理的绝局。宝钗为人事故,文奇言圣,攻于心计,却落得孤守空房。王熙凤刻薄尖酸,投机取巧,机关算尽,却落得个草席裹尸。凡此种种,都和本意。是非因果,相生相克。
贾府家道中落,世风日下。宝玉尝尽红尘,识遍辛酸,意明心通,才知红尘皆痛,世事皆辛。俗世难圆,离合悲欢。遍观《红楼梦》奇言妙语,文理丝丝入扣,情节环环相依。都道个“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最后结局虽悲,但也大有新意。宝玉功名即成,皈依佛门。宝钗怀子相思,后续有人。黛玉泪尽身亡时,恰是宝玉与宝钗成亲之时,事成人亡,两不相知。最后,宝玉跪拜辞别生父,登空而去。留给人们种种遐想。正中佛家,四大皆空。《好了歌》响起误入红楼,宝黛之情尤叹人悲。都识《红楼》真假意,才叹今生亦可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