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

作者: bc86d92c4469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20:30 被阅读9次

    原创首发 

    文/宋承志

          “亲爱的妈妈:您来信说您心情很好,我也非常的欣慰.您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真的很辛苦。现在天气转凉了,您要多注意身体,多加些衣服,……”。手捧着带着儿子体温的家书,两鬓斑白的老母亲流出了幸福的眼泪。

            家书是幸福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对家书有一种格外亲近的情感,仿佛那一只只贴着邮票的信封,犹如远航的小船,那个印着“邮政”字样的绿色袋子,就是船的帆。掐算着家信快来的日子,就在家苦巴巴地等信。取信时间,那里总是人头攒动,邮递员是最受欢迎的人。收到信的欢天喜地,没收到的带着一脸的失望。日子就在期待、激动与祈求中度过。

           家书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民间家书是亲情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一封封带着体温的文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人情的沧桑。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

           家书是维系人间亲情的纽带。情作为血缘文化的非物质载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家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它是亲人星夜秉烛的成果,是游子寄给远方家人的一瓣心香。它带着亲人熟悉的笔迹,有亲人语言的原汁原味,让家人倍感亲切。家书还有益于消除误解。当你有心里话不好面谈的时候,此刻家书就是当此大任的最好使者。当月上阑干,万籁无声时,你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将甜酸苦辣付诸于笔端,懊悔、喜悦,辛酸、得意都款款道来。于是云路迢迢,千里飞鸿,传递了你的感情。读巴金、肖珊及沈从文的家书,你会明白命运是如何将崇敬和爱慕连在一起,让有情人饱经岁月风雨、人世沧桑而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深深挚爱。读傅雷家书,你会感到一位伟大而平凡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关切,舐犊情深。在他们的书信册里,记录了所有的成长和心灵的历程。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愁丝,也有身在异乡的惆怅;有恋爱的幸福,也有分离的相思;有学业和工作的喜悦,也有遭受挫折的郁闷。

          家书还是收藏爱好者的珍品。书信收藏首先要分类,如家信、亲戚的信、战友的信、朋友的信和同事、同学的信,分别汇集成册,还注明日期、编写上目录,加上自制的封面。在收藏者眼里,那是他的精神财富,无价之宝。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通讯事业犹如一夜春风,吹开了遍地梨花。数不清的电波取代了800里驿站上的马蹄嗒嗒,带着光速的鸡毛信眨眼间就来到了地球村。夜幕下,抬头仰望太空,那闪亮卫星如挂在遥远的街市上的一盏盏行走的明灯。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手工书信逐渐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现在还有几个人在写信?20世纪90年代,媒体曾披露一则令人震惊的信息,当时我国人均年寄信还不到8封,这几年家信更是凤毛鳞角因为,这是一个媒体时代,微信、电子邮件、QQ等成了主流通信手段,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地都被电磁波所覆盖。

          但人们在享受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的同时,又无奈地发现,这些祝福微信大都是由专业人士编撰出来的克隆作品,贺年短信千人一面,群发短信如出一辙。有人认为,我们的拜年祝福正日益走向“信息大爆炸”时代。这时人们忽然发现,在那么多可以选择的交流手段中,有两样东西可能是永远不可取代的,除了当面的交流,还有就是书信。手工家信少了,家人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远在他乡的游子不经意间疏忽了自己对父母的关爱和理解。事实上,越是在科技发达的年代,手工制作的物品就愈加珍贵。

           家书是感恩的使者,一封家书含着一片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之所以历久不衰,是因为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可是做儿女的又常常体会不到父母那一份企盼和思念?在朴实憨厚的父母心里,再多的电话问候,捎寄再多的“脑白金”,也许抵不上一封家书的弥足珍贵!因为传统的书信方式,具有个性化、有原创性和浓浓的人情味。不要忘了,逢年过节要写一封亲笔信,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家书是幸福的载体,一封家书就是一扇打开心灵的窗口。与冷冰冰的铅字相比,它生生不息的理由,在于感情上的真实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中国情结。读着亲人的亲笔书信,能够获得一种内在的真实愉悦感,体验到一种可触可摸、有形的、易于保存、时常翻阅的真实。因为,家书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让我们抒发情感、缅怀往事的方式,跟其它的文体相比,它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朴素、真挚、富有责任和感染力的情感,读信人可从中品味到其中浓浓的真情和高尚的心灵。

          家书是历史的见证,一封家书就是一段历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一封家书宛如一部唐朝史书,凄厉清扬、扣人心弦。在战争年月,书信像一片饱经沧桑的秋叶,在远方战火中颠簸,在山间崎岖小路上传递。几经蹉跎,沾满了无数陌生人的手渍、油汗甚至血污,到收信人手时已是毛了边,打了卷,甚至字迹模糊,但它作为平安的使者,在亲人焦灼的目光下,它就是亲人熟悉的面容,哪怕只言片语,可它重有千斤。

           时至今日,当传统的书信日渐被更快捷的电话、微信、电子邮件取代的时候,在我国的边疆海岛,书信依然是一道独特的的风景,官兵们从现代文明社会陡然进入这几乎与世隔绝的荒礁孤堡,“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出门见大海,入夜听涛声。”远方亲人的来信对他们来说,既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是治疗孤独和寂寞的“良药”。封封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亲人的鼓励、关怀与鞭策,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朋友,你在外无论工作怎么忙,今年的元旦春节莫忘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亲笔家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书抵万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mp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