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学经典《大学》第十六课

国学经典《大学》第十六课

作者: 张永良小霖 | 来源:发表于2017-12-25 22:15 被阅读0次

〔原文】《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諠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张居正讲解】《诗》,是《卫风.淇澳》篇。盖卫人作之以美其君武公者也。淇,是水名;澳,是水边的弯曲处;猗猗,是美盛的模样;斐,有文采的模样;君子,就指武公。

诗人说:“瞻望那淇水弯曲的去处,绿色之竹,猗猗然美盛,我斐然有文的君子,抑何其学问之精密,而德容之盛 美 乎。”切磋,是治骨角的事,治骨角者,既 用刀据切了,又用鑢铴磋它,是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君子用功之精,与那治骨角的一般。琢磨,是治玉石的事,治玉石者,既用椎凿琢了,又用沙石磨它, 是已密而益求其密也,君子用功之密,与那治玉石的一般,既 有这等 的工夫,所以德 之存于心者,便瑟然严密而不粗疏,僩然武毅而不怠弛。形于身者,便赫然宣著而不暗昧,喧然盛大而不局促。谖字,解作忘字。君子为学,既造到这样去处,自能感人,而人皆爱慕,终身不能忘也, 这是卫人美武公之诗如此。道,是言;学,是讲习讨论之事;自修,是省察克治的功夫;恂慄,是战惧;威,是有威可畏;仪,是有仪可像 ;盛 德,指理之得于身者说;至善,指理之极处。曾子引诗 而解释其义说道:“所谓如切如磋者,是说卫武公勤学的事,他将古人的书籍与古人的行事,既 自家探讨,又与人辩论,务要究究到极精透的去处然后已。便 与那治骨角的,既 切了又磋的一般,所以说如切如磋。所谓如琢如磨者,是说卫武公自修 的事,他省察 自己的身心,或性情偏与不偏 ,或意念正与不正,或行事善与不善,务要见得分明,治得干净,不肯有一些瑕玷,便与那治玉石的,既琢了又磨的一般,所以说如琢如磨。所谓瑟兮僩兮者,是说卫武公学既有得,自然敬 心常存,战战兢兢,无一时懈惰,无一时苟且,这便见他严密武毅处,所以说瑟兮僩兮。所谓赫兮喧兮者,盖言卫武公有敬德在心,其见于外者,自然有威严,人都畏惧他;有仪容,人都效法他,这便见他宣著盛大处,所以说赤赤兮喧兮。所谓有斐君了终不可谖兮者,盖言卫武公尽学问自修之功,有恂栗威仪之验,由是德术全备百为盛 德,善极精纯而为至善,所以百姓都感仰爱戴他,而终身不能忘也。”

此一节是说明明德之止于至善。

【我的理解]学习做学问,如切如磋,做人修身如琢如磨。自己好了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相关文章

  • 国学经典《大学》第十六课

    〔原文】《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諠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 国学经典《大学》三十六课

    〔原文】《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张居正讲解】前面释齐家...

  • 国学经典《大学》五十六课

    〔原文】好 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张居正讲解】前面说仁人能爱人,能恶人,是尽絜矩之道...

  • 国学经典《大学》第六课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张居正讲解】一是解做一切。孔子说:“大学的条目虽有八件,其实上自天...

  • 国学经典《大学》第二十六课

    〔原文】心在不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张居正讲解】承上文说,人心为一身之主,必心君泰然而后众体从...

  • 国学经典《大学》第十五课

    〔原文】《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

  • 国学经典《大学》第十一课

    〔原文】《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张居正讲解】《诗》,是《大雅.文王》篇。邦,是国都;命,是天命。 ...

  • 国学经典《大学》第十二课

    〔原文】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张居正讲解】是故,是承上文说。君子,是大人成德之名。极,即是至善。 曾子说:...

  • 国学经典《大学》第十八课

    〔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张居正讲解】这一章是释经...

  • 国学经典《大学》第十九课

    〔原文】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张居正讲解】上一句,前面已有了。此是错误重出。后一句,是个结语的口气,上面必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经典《大学》第十六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mr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