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8

作者: diliyar | 来源:发表于2019-04-18 17:20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是晓迪,本人酷爱读书,其中儒家的书深得本人的喜爱,今天有感而发,想要谈谈对这些书的感悟,以下关于书的见解都是我这个普通人的理解,希望键盘侠高抬贵手不要抬杠

      本人对于儒家的书,目前读了三本,分别是《论语》、《孟子》、《传习录》

      读了《论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说的忠恕之道,即我想要的,便知别人也想要,那就要让别人先得到,我不想要的,便知别人也不想要,那就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通俗的讲,就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了《孟子》,印象最深的就是孟子所说的王道,即懂得分享就是王道,懂得成全别人就是王道

     读了《传习录》,印象最深的是王阳明的致良知,意思是,心只有一个,有良知,有人欲。致良知要做的就是像筛子一样,把人欲筛出去,把良知留下,按良知而行

      以上就是理论方面,以下现在则是我个人读书后的实践方面

       致良知,筛人欲,具体怎么做呢?书中指出关注于良知,关注就能放大,那么如何关注于良知呢?方法是关注于四心,即不忍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

       不忍之心是指如果有孩子掉下去,你听说这个事情,你一定会心疼,这就是不忍之心。羞恶之心就是你讨厌什么东西,礼让之心讲的是分享不独占,是非之心指的是分清对错,即稻盛和夫说的“作为人,何为正确”

      那具体实践起来是什么样子呢?我个人决定以我刚刚的一次致良知的过程进行举例,这是我目前致良知的方法,不知道适不适合屏幕前的各位

      刚刚的我决定找些事情做,不在玩手机,于是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能做的事情”然后用四心思考,这个第一步,结果发现自己如此的平庸

        然后就是孔子的忠恕之道,即我想要的,便知别人也想要,那就要让别人先得到,我不想要的,便知别人也不想要,那就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于是我试着把其中的自己,改成他人

然后把这四心进行总结

     这是我刚刚致良知的过程,看似麻烦,其中整个过程连一分钟都不到,一分钟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做出问心无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还是很值的,至于我的致良知的方法对不对,本人真的不知,我只能说这个方法比较适合本人,不会有迷茫,不会有烦躁,以上是本人感受,欢迎评论区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4-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mt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