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追寻他人,不如成为自己。大家好我是橙星,一个用文字记录生活的追星人,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
看过一个英国动画短片《牛羚》,其中的故事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一开始,牛羚甲和牛羚乙就在激烈争论河中的漂浮物是什么~
牛羚甲坚持认为那是鳄鱼,而一旁的牛羚乙则固执的认为那是一根木头。
为了证明自己的是对的,牛羚甲拿起木棍拼命敲打,见漂浮物纹丝不动,它又用石头狠狠砸去,但依旧一动不动。
而这下牛羚乙更加自信的认为这就是一根木头。
牛羚甲心有不甘,为了证明自己没错,它直接腾空跳上漂浮物,结果这一条却让它成了鳄鱼的口中餐。
看似滑稽无厘头的短片,但在生活中却处处可见。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有些人因为思维的束缚、认知的短浅,你跟他好言好语讲道理,却发现他只会胡搅蛮缠乱讲一通;你给他摆事实,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和这样人的辩论,除了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外,再无任何意义。
隔着认知的鸿沟,你无须把自己的精力让渡给不在同一圈层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在闲暇之时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位同事走进来,看了一眼书名,用嘲弄的口气对我说:“你也看漫画书啊~”
同事不知道这本书是讲童年经历会对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阐释如何在心理上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成为独立自信的人。
本来想给同事解释一番,但停顿了一会,我笑着说:“是啊,确实是本漫画书。”
同事听到后,面露不屑和嘲讽的走了~
我们都是人类,但却不是一类人。
面对和你认知不同,想法不同的人,解释就是毫无意义的拉锯战。
他从未踏足过你的思想领地,自然不会明白你做事的意图和思考的方式。
前两年因为yq,很多培训活动都变成了线上。
由此也引发了无数人的猜测,线上有效果吗?线上有学习氛围吗?线上不会就是形式主义吧~
面对这些质疑,我没有做过多解释,而是和团队伙伴认真设计每个学习环节,紧扣每个学习任务~
也是在我们的努力努力下,但是第一个线上学习项目就拿到了参与度100%,非常满意度98%的成绩!
画家陈丹青曾说过一句话:
“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有必要不停地向人说,因为人们只会愿意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好,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认知方式。
我们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必活在别人的嘴里和期待里。
而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只是在寻找到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
写在最后:
古人有云: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底之蛙没法跟它谈论大海,因为它局限于井底那个狭小的空间;
春生秋死的昆虫,没法跟它谈论冰雪,因为它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
仅懂得某方面道理的人没法跟他谈论大道,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住了。
正因为人的认知有如此大的不同,才会出现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懂你的你,无需解释,不懂你的,何需解释。
沉默和无视才是面对不同最大的武器。
点赞加关注,让我们凡事不解释,不证明,多向内看默默提升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