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寻觅意义》-王德峰
不知何时,一天忙到晚,常觉得空空的,忙来忙去,事还在那里,不减不增。总想着闲下来干啥干啥,多看书,多写写东西。还给自己买了阅读器。
买来读了两天,不知道放哪了,都懒得找了。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几天在读《寻觅意义》,我想可能是我的人生意义模糊了吧。读了第一章,也做了笔记。第一感觉,这老师确实厉害,短短几句话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区别说得很清楚。而且也把我现在的问题写出来。
到底我出了什么问题?
无限心出了问题。无限心没安顿好。
什么是无限心?
无限心不是生理上的心,也不是心理上的心,是超越生理心理的心。是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可以说是超现实的心,有信仰的人可以领会一些。
无限心安顿不好怎么样呢?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约 表示贫贱的生活处境
乐 表示富贵的生活处境。
不仁者,不是指坏人,是指心没有安顿好的人。
这个心就是无限心。无限心安顿不好,就像我所感受到的:
忙时 一天到晚,事还在那里,不增不减。闲时 一天到晚,人还在床上,机不释手。忙也焦虑,闲无斗志
今天我痛苦,不是饥寒交迫,家里瓜子花生水果有时都放烂都想不起吃。也不是没有娱乐没有精神享受,手机一刷刷一天,里面还是不满足。
这个不满足,就是无限心没有满足。无限心如何满足呢?消费吗?玩吗?
无限心 无限心 源于天道,所以有限的事物满足不了无限的心。
例如,人用许多年月积攒财富、买别墅或者提升权位。别墅是有限的。权位是有限的。别墅最终不会是你一直住的,位子最终也不会是你一直坐的。
无限心的安顿: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那如何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呢?
儒家给的答案,无所为而为。当我看到这,真的震惊了。因为这个理论很早就听过,就是脱离手段论,回归事物本身的意义。有点像就是当下的力量。但远远超越这个。
那么什么是无所为而为。
做事是因为这件事本应当做。事情本身就是目的,本身就是价值,本身就是意义。不做就错了。
书里的例子也很容易理解,比如说开医院,目标当然是挣钱。但是单单挣钱,你会发现你会很空虚。因为无限心不能满足。
入世,就是开医院挣钱。出世的精神呢?就是生命至上。
无所为而为,就是我不是单单为了赚钱而开医院,而是开医院是一件本就应该的事,拯救人的生命。这样我们的无限心就会满足。
所以我呢?为什么忙不满足,闲也不满足?因为心没安顿好。我忙的时候,只是把做事当作手段,只想尽快完成,忽略了事情本身就有无限的意义。
闲的时候也想看看书,写写文章。同样也是因为看书 写文章 在我心中也只是个手段,想要提升自己。却忽略了看书本身就是意义,看书本来就能满足自己。写文章本身也是为了取悦自己,看书和写文章更可以更好的帮助别人。
所以无论做什么,要联于一个永远。一句很经典的话。活在当下,联于永恒。
我想也不是所有事都有其永远的价值,唯有联于永恒的事情才有价值。刷手机能联于永恒就刷吧,读的书能联于永恒的就读吧,做的事能联于永恒的就做吧。所以,今天你我做的事情联于永恒了吗?永恒是什么,道,自然,老天爷,佛,神。人类的未来。
也突然想到之前写的文章,除机心。人活着就是做事的,可是我们痛苦在于,做事只是达到某个目标的手段,而那个目标似乎遥不可及。所以我们的心,一直没有办法满足。不满足的心就是机心吧。而如果我们发现做事本身有其永远的价值,那个就是除机心,也就满足的无限心,安顿了我们这颗心了。特别是无论头条也好,小红书也好,公众号也好,其实都在激发人里面的机心,叫人不满足,一再的提高效率,花大量时间去写爆文,去卷,其实最后还是平台最受益。所以,现在也尽量不去看数据,哪怕没有什么人看,至少自娱自乐。最好还能交些朋友。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命情感,一定会表现出来,而且肯定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如果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生命情感的表现都是中节的,就是“天下之达道”:社会生活跟天道一致了。
我很喜欢老师用的生命情感这四个字,为什么我们做了许多还是不开心,焦虑抑郁。因为做了太多缺乏生命情感的事。无所为而为,不是为名不是为利,为得是内在的生命情感的满足和释放。今天就写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