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时隔8 年,再去西单

时隔8 年,再去西单

作者: 泡泡鱼dairying | 来源:发表于2023-08-17 22:08 被阅读0次

下了班,我不想就这样每次都单调的两点一线,何不去找个繁华所在逛一逛呢?我离西单很近,且已好久没去了,就去看看吧!

记得最近一次去西单是2015年,当时在一个面包厂上班,因领了些面包券,要来位于西单的这家店消费,所以才过来了一趟。而这之前也是来过好多次。尤其是我刚来北京那几年,总爱跑着到处逛,那里的确是一个好玩的所在。印象挺深的是一个地下的商场,人气很旺,各种商贩店面琳琅满目,电玩城,滑冰场,衣饰鞋帽,里面好像还有超市,东西也不算贵,在里面能逛很长时间,充满了人气。

旁边还有几个大商场,总觉得可能调性不适合我这种人去里面逛 ,一进门一层全是卖珠宝首饰的,再往上走也大都是高档名牌衣服,所以,这种店一般都是望而却步的。

坐地铁的话,一出地铁口有一个很大的书店,几层楼全是,这里也是我每次去那里都要光顾的地方,虽然不一定会买书,但逛一逛总是好的。

因此,对于那里,我还是一直留存着美好的回忆。

我下了班一般回到家里就是躺着,休息,然后看看书啊,看看电视或者小说什么的,总觉得在屋子里很是憋闷,而如果到县城去,又要花不少时间,所以,去西单竟是比去县城还要更方便些。况且这几日我又改变了自己的考试计划,决定不再去走那个方向了,所以,心情也比较放松,算是出来采风了。

初秋的天气依然很热,但游人的兴致却很浓,从前门乘地铁,每次都看到满街的游人,熙熙攘攘。或许,这几年没有出门的人,都在今年集中释放了出来。但经济数据却表明人们的消费却没有如何的提升,也就是说好多人都是穷游。

别人是怎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出去逛逛也绝计没有什么花钱的打算。我从上班处接了一杯开水,拧紧盖子放在了包里,便查了去西单的路线,坐地铁过去。

我出了地铁,想要先去那个地下商场看看。走出地铁高而长的电梯,转出来没走多远,便看到一个地下商场,却冷冷清清的,不见有人来往。宽大的步梯通向地下一层的一个很大的入口,旁边的电梯却没有运行,入口上方写了三个字:新场地。我顺着静止的电梯一阶阶慢慢的向下走,只看到一个清洁工模样的大叔在门前擦拭着什么。其它,再也没有一个人。

“这里还开门吗?”

“这里10点开门,现在还没到点呢?”大叔说。

“哦!”我笑着应了声,其实我以为这里已经倒闭关门了,听他这么说我心里还是有些高兴的。

我一看手机还有十几分钟才开门,便去其它商场看看。旁边有个君汉百货和西单大悦城,我以前没怎么逛过,便沿着台阶上了天桥,一路向这二个商场走去。

先是君汉百货,我从外面看到一个楼层指示片,一看里面都是卖些衣服之类的,便没了兴致,也便没有进去。继续沿着天桥往里走,可通向西单大悦城。

走到桥头时,看到了那家面包店,依旧还在那里,推门进去,看着里面那些摆在玻璃柜子里的各种造型的面包,感到又熟悉又可笑。熟悉的是我曾经也做过这些东西,对它们的配料,味道,制做方法,存储方法都非常熟悉。可笑的是这些东西经过这么多年却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可那时却听工厂里的管理说面包总是要搞什么研发,要每月都推出新品云云,搞得跟搞高科技一样,真是好笑。说到底不过是做几个造型,搞几种材料搭配下就好了,然后就是扔在冷库里等待统一配送到各个门店。而至于所宣传的各种高级食材,美妙口味,新鲜制做全都是噱头,能把消费者给唬的一愣一愣的。别的不想多说,只想告诉大家,你所看不到的所有的地方,都是可以脑补的。

出了面包店,再走几十米天桥就能到西单大悦城。尽管我没有来过这里,可单听这名字就够厉害的,于是 ,也满怀期待。

不过这里依旧没有开门,却有十几个人站在那里等着,我一看还没到十点,便知到了原因,好在再有几分钟就到点了,我便也等在门外。

终于,有保安从里面把锁打开了,大家都进去了。这商场果然气派不繁,宽敞明亮,装修华丽,冷气也开的很舒服。不过我一进去最先看到的是一家卖化妆口的店,却看到装裱在店面前的品牌形象代言人是汤唯,我当时就感到很好笑。

这品牌审美不错啊,可真是会挑名人啊!汤唯,我当然熟了。看到她那性感妩媚的模样,脑海中无法不浮现她与梁朝伟在床上的精彩场面。

我面带喜色的往里看,却好像被一个女店员看到了。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但我一点都不关心,我只是觉得,让汤唯能拿到这样的代言,或许多多少少对女性的价值观是会产生冲击的,而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也可能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了,唯独我这样的老古董还感到别扭。

逛了一个多小时 ,其实很无趣,与十多年前相比,也没什么新鲜的。我上了直梯想要下到一楼就走,却没想到那电梯的按键是坏的,却又被带了上来。看到轿箱里有高层的楼层介绍,好像有健身房,游泳馆,和美食什么的,我刚才没看到这些,便觉得既然来了,去看看这里的样子也好。

果然,上面有一层多是卖的手机电脑的。我走到华为的展示桌前,看到一个折叠屏的手机,拿在手里一看,却了没有什么感到惊艳的,只不过展开就是一个较大的屏幕,而合上后,只有外面的一个屏幕可用。但这样,这手机便又厚又重。后面的摄像头部位高高的突出,像一个畸形的怪胎,其它机型的摄像头部分也都是这样,真不知道华为的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他们做出的可能只是一个堆砌性能的机器。而他们可能觉得无论美丑,只要觉得自己足够强,就一定更厉害。

再上一层,是卖小吃的,远远的看去,玻璃柜里放的是些肉串,有鸭肠啊,鸡块啊,等,跟一般小吃街里的东西没有什么区别,一股比较重的味道传过来,甚至让我感到些许不适。我不禁感慨,为什么这么一个看似高档的商厦里,会卖这些不入流的东西,难道真的是没有人做这些摊位生意,便对商家没有选择了吗?

接着往上走,是一个健身房和一个游泳馆。我一开始从下边又上来也是因为好奇竟然有一个游泳馆建在高层,所以才过来看看。其实那游泳馆没有多大,但最其码也有200平的样子,其中有大人和小孩穿着泳衣在里面游,人流还可以,不算少。但旁边的健身房就不怎么样了,尽管健康器材很多,一侧全是跑步机,另一侧是各种健身器械,黑乎乎的,冷冰冰的硬家伙,我都没有兴趣去摸一下,却听到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正在打着电话,好像是在聊关于劳动仲裁的事情,这让我感到了一丝寒意,难道,又一个人被裁了?

我逛完这里便想着要去地下商场。因为,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也是去那里,去看看经过这些年,那里的光景与以前到底有没有改变。

想着以前的热闹,我满怀期待的走进了地下商场,可这个叫“新场地”的地方确实是一个新场地,因为在这里我已经完全看不到往日的热闹与繁荣。

刚走进去,便看到更低的一层只有一个了了的卖衣服的场地,只有二三十平,这不是一个商铺,却是一种类似一个个挂衣柜般的小块组成,没有任何装修,简直就像是大集摆地摊的商贩,只不过,他的看起来更正式,高贵一点。而其它的商铺,我再没看到。顺着往前走,只有一个摆着桌子,但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房间,里面没有任何顾客,只是亮着灯,有几个穿着白衬衫的年轻男女在聊着什么。拐过一个弯,在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前,有几个游客正在给孩子拍照,而那孩子正古灵精怪的配合着画面里不时变化的主题背景嬉笑。我下到了第二层,除了一个主机游戏店和一个米线店外,剩下的便是大片的空空的场地,场地中间有几个造型怪异的长条椅。

我不禁使我想到了前些年的情景,那时候,在商场的入口处,各种炫目的海报和宣传广告都满满的铺在两侧的墙上,一进商场,便是摆满各种衣服鞋帽,饰品玩具等的摊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而更下一层更是有游戏厅,滑冰场,数不清的快餐店,火锅店,超市等。那时候,我过来最喜欢在游戏厅的跳舞机前驻足,有着青春活力的女孩跟着脚下跳 舞机闪烁的灯光,和着激情澎湃的音乐而起舞,那绝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现在呢?这一切就像经历了一个末日一样,全都已消失不见,让我有一种虚幻的感觉。而今天的小孩子,这些以前没有来过的游客,一定不会想到就在短短的几年前,这里是怎样一种盛况 ,而现在又是怎样的一种衰败和萧条。

要知道,这里是北京 ,最繁华最有人气的地方尚且如此,那么在其它地方,在那些本来就不发达的地区,又将是怎样一种情况。恐怕,那种空荡荡的商场只会更多,多到你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因为,好像这个社会表面上并没有发生怎样的变化,一切还是照常进行,人们还是安安静静的生活着,一切都还是那么的和谐美好。可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失去工作,多少人的经济已经陷入困境,多少家庭已经分崩离析......

从“新场地”出来,我就要去旁边的那个大书店。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去处,其码以前我每次过来都会到里面去逛一圈的。我对此的最大印象就是--大,大概有四五层的样子,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各样的书。以前我也在这里买过几本书,不过那都是大概十几年前了。而现在我可能不会再在这种地方买书了,一是现在的互联网如此发达,我要买什么书完全会从网上买,又有折扣,二是,有些书根本不需要去买纸质的,譬如小说,各种电子版的,用读书软件看,又免费,难道不香吗?

这地下商场与这个“北京图书大厦”相距很近,走六七十米便能到。可我却看到在前往那边的路上摆放着塑料的隔离带,有两个保安在那里站着。一开始我还以为这里又不让过了,不过我看一个送外卖的哥们骑车过去了,好像跟保安说了几句便走了。我便走过去,近了才看到在路口边是一个刷身份证的查验机器,保安让我刷一下身份证,我也没说什么,便拿出身份证刷了,随着一声“验证通过”,我便快步向前走去。

我对此其实颇有反感。现在的长安街,以天安门为中心,隔不多远便会有这种机器要人查身份证,一遍又一遍的查,而且各个路口又各种封闭,各种管制,就好像人为制造了一人充满规则的迷宫。如果你不熟悉这里的情况,这各种各样的规则能让你举止维艰,甚至感到发狂。这不得不让我想起《道德经》里的对于社会中人为制造各种麻烦的批判。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为什么还要过来这里呢?难道是觉得平时自己心里太好受了,要过来添给自己添堵吗?所以,我觉得,人啊,吃饱了没事,还是在家里呆着好,做点其它有 意思的事情,不要朝圣似的跑到北京或者其它什么有名的地方,这些地方之所以有名,也就是我们脑子里被灌的多了,其实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不看,也不影响我们过正常的生活,看了,也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再要因此生个什么气,就更不值了。

这种遍布在长安街沿线的验证机,如果说是为了保障安全,却恰恰让我觉得这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因为如果治安真的有那么好,就应该有这方面的自信,而不是给游客制造越来越多的麻烦。我相信,大多数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到过天安门附近的人,都不会想着再来第二次。

这图书大厦旁边有一条窄道,记得里面也是有很多店铺的,不过现在是什么样就不知道了,而我已经没有兴趣再去看了,大概率可能是失望。

在这大厦前广场的一侧停放着一辆无偿献血车,有几个工作人员在一边的工作台闲聊着,喇叭里循环播放让人们积极奉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救助不可再生的生命,然后可以得到献血证之类云云。而好像还有一个所谓的《北京市献血条例》,这也是我在地铁里的无偿献血宣传海报上看到的,有钟南山等几位名人出现在上面。

我有些好奇,在网上搜了下这个条例的内容。结果不出意料,内容没有一条与献血人的利益有关,就是说,没有一条提到能给献血人什么物质补偿。而通篇就是一个教人如何去献血,献血的时间间隔,献血的多少等。好像是怕人会献血上瘾似的,规定半年才能献血一次,每次 最多可献400cc等等。

在书店里逗留了半个小时,只是到二层去了,看了几本书的简介和一本杂攒书的几页便出来了,实在也是没什么新鲜的。同时,我也感到累了。不过这里的二层已经开辟了一块区域来卖华为手机,而音乐放的是刀郎的“罗刹海市”。不过这种音乐在这里放我总觉得有点浑身不自在。而在书店里卖手机,我也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毕竟,是为了挣钱嘛,再奇葩的事情都见过,更何况是做做生意呢?

而我一直到回来才想起来,那曾经矗立在书店门外的那个层叠的图书雕塑好像不在了,而那是一个唯一能让我感到冲击灵魂,且产生敬畏的存在。

可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却不在了呢?

相关文章

  • 冬日里的沙棘果

    2018年12月8日,北京已进入寒冬季节。 我时隔半年,去了趟西单图书大厦,逛了逛书店。 在一层看到了美国作家罗伯...

  • 2018-10-3晨间日记

    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8:00 就寝:00:30 天气:晴 心情:由坏转晴 纪念日:时隔7年再去上海 叫我起床的不...

  • 相见,是为了离别

    年初,我去了福州,写了福州茶亭桥和往事,时隔8年再去,以为会在那待下来,怀念和重新开始,找了DTP工作,但是仅仅两...

  • 8月8日

    2019年8月8日,相隔十年,我又到北京。 上次是带着大宝,去了北京颐和园,北京动物园,北京游乐园,西单商场,孩子...

  • 聊聊卖唱者

    大概2000年,我住在离西单不足三公里的地方,常常去西单。外地人初来北京的时候都喜欢去西单。到底为什么喜欢去西单,...

  • 时隔三年啦 再去看那条老街

    时隔三年再去那条灰色少年之路,没有了上次的无力和僵住,因为之前给自己做过一次梳理,释放了很多悲伤,连接上了力量和爱...

  • 一个很久没去的地方

    西单,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个以商业为主的街区。西单得名于老北京城俗称的西单牌楼。西单以西单路口为中心,沿西单文化广场...

  • 时隔8年,重回户部巷。

    第一次来户部巷,和闺蜜好友,只为探访人间美食,那时候是2010年; 第二次来户部巷,和闺蜜从山东乳山返回途中选择转...

  • 只一眼,我就喜欢上了重新开放的西单文化广场

    位于西单北大街的东侧的西单文化广场,历时6年改造提升,于4月27日拆除围挡,开门迎客。 我每天都从西单地铁站上下车...

  • 西单

    今天早上我们去的是中关村。我们去之前问了度娘“中关村名字来历”,最后的结果有许多的说法: 说法一,在当地出了一位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隔8 年,再去西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pr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