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超级个体之超级共同体
用3面镜子来看职业生涯

用3面镜子来看职业生涯

作者: orangesusan | 来源:发表于2016-11-13 21:24 被阅读51次

    《超级个体》专栏——第3周读后感

    早上闹钟响起,听到铃声的橙子摁掉闹钟,躺在床上睡眼朦胧。挣扎了好久终于爬出被窝,脑袋里有一个想法“驱动我早上起床的到底是什么呢?”洗漱后,看着镜子里没有精神的自己,橙子想起公司里杂七杂八的一堆事,认真执行了大半年的方案,因为领导1句话就得重新调整重新做过,大半年的辛苦工作又没了价值,想到这些,橙子不免心生抱怨。毕业多年,似乎离自己曾经的梦想越来越远,自己的职业生涯今后到底要怎么走呢?

    带着这些想法,橙子收拾完自己背着包包冲出门,挤进了地铁。打开手机,刷完一轮朋友圈,看到得到APP右上角的小红点,想起古典老师的专栏又更新了。打开看到《职业世界变化这么快,不变的是什么?》,职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似乎早上这些问题都有解。

    职业是一个通过满足他人需求而自我实现的社会交换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工作中很多的努力没有被认可,心里很多的想法没有能够在职业中实现,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你的自我实现没有满足组织需求,不能实现职业价值的交换,从而没法认可没法实现。职业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呢?可以从3种视角来看:

    1、显微镜:人职互动的职业发展模型。细分职业的人职互动的本质,职业发展的最好状态是动态匹配,不匹配课细分找原因。

    2、平面镜:先跟后学的2种策略。人和职业是来回互动的,这个阶段是谁带领谁,关键是在你和现实生活的强弱关系,要懂得因时制宜。

    3、望远镜:从整体来看的职业生涯三阶段。一个人职业生涯从25岁就业到60岁退休,大概有35年,从这么长时间的角度往下看,整个人的职业是怎么一回事?

    从这3种视角去看职业生涯,去看职业的本质,或许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职业策略。

    1、显微镜:人职互动的职业发展模型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

    20世纪60年代,明尼苏达的戴维斯与罗圭斯特等人提出:每个人都会努力寻求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符合性,当工作环境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又能顺利完成工作上的要求,符合程度随之提高。这个理论把职业分成了4个要素:

    1、个人能力:能力、学历、资源。。。。。。

    2、个人需求:经济、成长、成就感。。。。。。

    3、职业要求:结果、绩效、指标。。。。。。

    4、职业回馈:钱、荣誉。。。。。。

    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上下两条平行线。上面是“成功线”: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跟他的职位总是很匹配的,他的绩效比较高,组织对他满意,简单来说就是比较成功。下面的是“幸福线”:如果一个人总是很满意组织给他的回馈,他又成长、收入高、气氛好。。。。。。他就会比较“幸福”。

    从个人来说,适合你的工作是成功又幸福的。对于企业来说,一个适合的职业是这个员工能干好,也是他想干的。这个模型透出来职业的一个底层逻辑——等价交换,交换双方最好的状态就是匹配。好的企业都是员工和企业互相匹配,共同成长。而坏的企业,是员工和企业互相抱怨,然后一起玩完。

    橙子看到这里,对自己的抱怨有了理解。工作中的方案调整确实是很突然,自己的辛苦没有被得到理解,是有委屈的情绪。但是这也反映了自己背后的需求:期望方案不会改变,期望工作总是非常顺利。然而这不是现实中工作的需求,工作的期望是:期望橙子可以根据公司需要做出改变,期望橙子可以有能力来解决一些突发状况。如果总是对外部要求太高,或许是自己的能力和期望与组织期望不匹配。那么可以做的是提升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满足组织需求和改进方案,接受不能改变的,同时也向组织提出的需要的一些帮助。

    2、平面镜:先跟后学的2种策略

    从第一面镜子可以看到人和职业最好的状态是相互匹配,那是一个怎样的匹配状态呢?其实就像是一段舞蹈,是一种动态的匹配,而这两种匹配有两种策略:资源策略和愿意策略。

    资源策略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跟随策略,是从已有的能力资源出发,先做好手边的事情,能做好什么就做什么。好处是效率很高,非常务实,马上能开始做,立刻就有收益,而且压力很小。坏处是你做的事情可能不完全是你想做的,你收到的回馈也不一定你都喜欢。

    愿景策略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领跑策略,它的好处是你终究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坏处是,这可能需要很久,因为能力和资源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那么这两种策略在什么时候采用比较合适呢?可以看下图:

    如果这两种策略搞混,会是灾难。

    比如写作就是一件资源策略。如果你想当作家,结果看了200本关于写作的书,却一个字没写,是没发成为一个好的作家的,最好的办法是边写边练。而想当医生需要长期系统的积累,如果一开始就去给人看病,就容易把人给治死。。。。。。

    又比如刚进入组织就开始批判组织的经营策略和战略,像当年华为给任正非写万言书的研究生,不会被接纳。而如果你在一个岗位非常熟悉,却不再思考给组织提出一些好的改进思路,就不会受重视,甚至慢慢被淘汰。

    沟通讲究先跟后带,职业也是一样。如果你想领导谁,就服务谁。

    橙子读到这里更加明白了自己目前职业和生活中需要采取的一些策略。在工作中,先做好手边能够做好的事情,得到领导的信任,然后可以在自己多年的经验中做出一些总结和挖掘,整理成合适的建议给领导,从而更好应对方案经常需要改变的局面。同时,对于自己的理想职业,需要判断自己的能力是否已经可以产生价值在职场中兑换,如果不可以,那么思考怎样去提升,是边做边学,还是去系统的报一个班。

    3、望远镜:从整体来看的职业生涯三阶

    如果说显微镜和平面镜帮我们看到了人和职业的本质、要如何匹配与采取什么策略。那么人职互动的终极结果什么什么?整个人的职业是怎么一回事,望远镜的视觉可以帮助到我们。

    生涯把职业分成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我们对于职业需求的改变,也就是驱动我早上起床的到底是什么?

    你可以把生涯三阶段想象成一个三级火箭。一级火箭帮你加速起飞,脱离大气;二级火箭获得加速度,此时火箭已经可以真空里匀速飞行;三级火箭用来调整方向,瞄准你想去的方向。每个阶段你都必须走过。可以加速但是不能跨越。

    那么,这三个阶段到底需要走多久?一般来说,走完生涯三阶段需要20-30年。也有可能是家族内部完成了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的分流。比如父辈积累的资本完成了生存任务,孩子中一些人可能一毕业就偏重于发展和尝试自我实现。

    我们要怎样判断自己处于哪个阶段呢?可以从两个指标来评估。

    1、财务指标。生存期进入发展期的重要指标是经济独立,收入大于支出。而发展期进入事业期的最好情况是你财务自由,完全不用因为钱工作,或者你喜欢做得事情能够满足你的收入和持续发展的需求。

    2、心理指标。生存期的核心诉求是收入;发展期的核心诉求是外在成功感和能力资源提升;事业期核心诉求是内在的成功感和意义感。

    3、如果财务和心理指标不一致,听财务指标的,财务反映能力,能力提升是这一切的关键。诗和远方是一定要有的,但是要从理解和接受现实的第一个台阶开始。

    橙子对照自己,自己目前的状态是生存期进入发展期的一个状态,从重视收入到开始看重自己目前的岗位是否可以给自己带来能力和资源的提升。自己需要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思考1、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成功要素;2、现在学习的东西和想要的目标有关系吗?3、如果有关系,现在的方式是我当前最好的选择吗?4、我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呢?

    橙子读到这里,感觉心理的疑问得到回答,对自己的状态,和需要采取的策略与行动有了方向,赶紧去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了。

    下面是一个广告

    上述文章是古典老师得到专栏《超级个体》的读后感与读书笔记,干货满满却也娓娓道来。如果想看到更及时精彩的讲解,产生更多的互动,可扫下面二维码进行订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3面镜子来看职业生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qc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