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说事拉理亲子教育教育
人渣≠学渣 ,有才≠有德

人渣≠学渣 ,有才≠有德

作者: 魅力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2:37 被阅读15次
    人渣≠学渣 ,有才≠有德

    2017年12月16日

    曾有朋友建议我写写关于孩子培养教育,高考报考、大学考研等有关问题的文章,作为从一线走出来的资深教育人,也是精心且用力培养孩子的家长,我做过的,看过的,听过的,更重要的是经历过的,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把它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都是有价值的。但我始终懒惰,静不下心来系统梳理成文。

    我不是教育专家,看待社会现象衍生出的教育问题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分析,只能从个人的经验出发,用大白话写些粗浅的感悟和看法。

    那天儿子看了我写的《留津陪儿》那篇文章说,老妈写的还不错,有些观点和思考。你以后不要再一味地记录生活琐事,最好写点有内涵的文章。我说:我擅长写流水账式的日记,写起来轻松不费劲。儿子说:你都写好几年这样类型的文章了,该提升转型向深度发展了。

    我说:是呀!可是写有思考深度的文章烧脑啊,写起来感觉有压力。而且还需要边写边查资料,上下文观点的呼应、分寸的把握等,反正就是不好写。

    儿子说:就是不好写,才需要挑战自己去写呢。你们大人不是总这样教育孩子吗,轮到自己怎么就退缩,不求进步呢。听这些话耳不耳熟?当然我知道对别人提出要求容易,自己做出榜样难。于是我答应儿子说:好吧!我尽量增加写作内容的深度。

    怎么写呢?就从身边小事或社会热点话题中找切入点,以资深教育人的视角,分析评说,亮出观点,与朋友们分享、互动。但我的笔力有限,文字难以承载那本来就不深刻的思想。大家只能先凑合看,待我慢慢磨砺文笔,进一步深入思考。努力争取用准确、清晰、流畅的文字来表达我的观点。

    今天先从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江歌案说起吧!它是个刑事案件,但从陈世峰,刘鑫这俩人身上,映射出严重的教育问题(学校、家庭)。卑劣的人性,扭曲的信仰结下的罪恶果实(害人害己)。

    我很想了解他们成长的轨迹,家长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的家风是什么?周围人是怎么评价他们的?可惜我不是记者,我没有资格做人物采访,即使有采访资格的记者,他们的家人也不会接受采访。

    所以我们只能从公开的各种不知真假的报道中寻找蛛丝马迹,外加我的主观推测来发表观点(因为材料不实,结论很可能是错的)。

    从他俩留学背景看,在国内他们都完成了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不管家里穷富,能肯掏钱让子女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毋庸置疑家长肯定是重视孩子培养,舍得教育投资的“好”家长。

    但他们花重金培养的孩子触犯了法律,危害她人生命的严重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完成的,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分析清楚,找不到症结,我们的教育(学校、家庭)就不能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近几年来,中国几起骇人听闻的大学校园恶性杀人事件中。如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陈世峰等。从他们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看,既不是学渣也不是“人渣”。反而还都是学校中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这些人犯罪之前也都是父母心中引以骄傲的好孩子。

    平时各种表现基本都属优秀学生范畴的(小时候更突出),表面他们是彬彬有礼,且沉默寡言。偶尔遇事能感觉出他们骨子里属于心胸狭隘,性格偏执之人。但人格的残缺往往被他们优秀的学业所掩盖。

    他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其他学生更勤奋,努力,上进等等基本面符合传统教育中好学生的一切标签。因为这种人往往对自己学业要求很高。试想通过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

    他们杀人行为,难道是头脑一热的“情绪”犯罪?我认为没那么简单。这些人有共同的性格特点,既敏感,自卑,偏执,内心阴暗,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反社会人格。而且永远反思别人的过失,从不反思自己的问题不说,还善于鬼辩加狡辩。

    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仿佛感觉好学生的心里往往比差学生更脆弱,更敏感,问题不容易被发现,即使发现也容易得到老师的谅解。反过来,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即使人品不错,热爱劳动,老师多数也不喜欢。顶多是不讨厌罢了。

    我们知道,学校里的硬通货是学习成绩,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教学质量高,师德再好教学成绩平平,也是普通教师一枚。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成绩不突出,其他免谈。

    我们的社会虽倡导“德才兼备”,但不能兼而有之的情况下,是以“以智为主,德为辅”分数(成绩)高低为最终衡量标准。人们尊敬和羡慕的是“钱多多”,“官大大”。至于采取什么手段达到的目的(坑人害人?),是否诚实、守信?没人去计较过程,我们看重的是结果。真的品德高尚,那是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影响人们对成功者的崇拜和尊敬与效仿。

    如今学校里最缺的是品学兼优的男生,而优秀的女生是越来越多。阴盛阳衰的趋势明显,甚至还继续扩大。估计这也是社会上好女孩择偶难的原因之一。因为好男人数量少,供不应求。而差男人数量多得烂大街,好女孩宁可不嫁也不找他们(太差男人只能打光棍)。

    有的男人头脑灵光才华横溢,事业发达,人品却不敢恭维。例如陈思诚,文章等在演艺圈不能不说是青年才俊,优秀作品迭出。但他俩人品都有待商榷。而忠诚老实缺少才华(财富)的男人,既“有德无才”之人并不被看好。故才比德加分。

    才华横溢的男人抢眼,德才兼备的男人那是抢手。手慢的根本抢不上。而只是人品端正,没有太大才华(或财富),就属于大众普通人,在社会及婚恋市场均没有竞争力。

    好多年前我看过一本书《培养男孩》,是美国一位青少年问题咨询顾问写的。我看过数遍。意思是说,培养优秀的男孩远比培养优秀女孩要艰难得多,遇到的各类棘手问题也多,父母付出的精力体力以及教育成本更高。大家都想要男孩,但我们不会教育男孩,更多的是用衡量女孩的标准要求男孩。这些标准多数男孩很难做到。他们是在挫折、否定中成长起来的。

    其实不同性别的孩子教育方法是迥异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从我国目前学校及家庭教育的一系列手段策略看,更符合培养优秀女孩。女孩大多数从小乖巧懂事,自律性强,对教育者(老师,家长)来说,特别好管理,同样付出时间和精力,教育女孩的效果远远超出男孩。

    这就是大学以前优秀学生中,女孩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据说这种优势大学期间女孩仍继续保持,只有男生较多的纯理工类学校,才稍有平衡。儿子就曾跟我说过,他们班女生普遍都比男生学习好,生活习惯好。

    男生宿舍一定不如女生宿舍整洁,爱干净会收纳是女人的天性之一,男人一辈子也赶不上。我常对儿子说,没有好的生活习惯的人,很少有好的学习习惯。改变学习习惯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我在培养儿子这两个习惯上,功夫没少下(肯定是方法有问题),但效果都不理想。这也是儿子一路磕磕绊绊成长的重要原因。如何帮助他克服慵懒、拖延、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我教育他的最核心的问题。

    虽然目前看有所改变,但转变时间太过长,付出的代价太大,是我始料不及的。儿子和我说,他现在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好多优秀女生高中时就具备的,而他大学快毕业才有了感觉。

    所以说由于性别的原因,或者说自身的性格原因,他的心智成熟比同龄女孩晚了三到四年。大家普遍认可男孩成熟晚,晚多少年,因人而异,因家庭教育而已

    回过头来再说不是学渣的渣男,有的渣男个人行为习惯还很好,如果不遇事根本就不知道他有多渣?还以为是好学上进的“优秀”青年呢。这种“渣男”隐蔽性强,不易被甄别。即使偶尔发现点问题,也容易被他良好在外人设所迷惑。

    对我们的教育(学校、家庭)者来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男孩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渣≠学渣 ,有才≠有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qy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