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年轻人不敢要孩子。
一看到“熊孩子”就怕怕,避之不及。
也有些家长生了娃,才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熊孩子的杀伤力!
他们不分场合的无理取闹,还爱哭:
“我要看电视!
我想喝牛奶!
我要玩积木!
给我讲故事!
我想看电视!
给我买玩具!
我要吃棒棒糖!
不行,我就要!”
让家长恨不得和这个磨人的小妖精“同归于尽”。
2
对付熊孩子,目前家长界有两套战术,「打」字诀,和「哄」字诀:
「打」字诀无非是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打压之!喝骂之!肉体打击和精神打击双管齐下,务必摧毁熊孩子的“狼子野心”。
「哄」字诀则是丢城失地,丧权辱国,用求和的方式换取安宁。他都这样了,能咋办,给他咯……
3
通常在熊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战役”初期,家长会毫不犹豫地使出「打」字诀,希望他知难而退。
但是时间一长,熊孩子的「抗打击能力」似乎也增强了,对你的喝骂完全免疫!
甚至你越揍他,他反而像革命烈士一样视死如归——“我就要嘛!我就要……”
有时候看他哭得撕心裂肺,如丧考妣,一把鼻涕一把泪,真是惨啊!然后你一心软,就作出了让步,用「哄」字诀使孩子破涕为笑。
结局似乎还不错?
4
但我以为,这种方式不可取。
有一句话叫“言出法随”,说的是「规则意识」,是言必信行必果的绝决。
若家长一开始拒绝,最后又动摇,在孩子面前的「威信」荡然无存。
他会下意识地感觉到:“大人也不是那么讲原则嘛,我闹更凶一点,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生活会好起来的!”
他学会看你的心情、脸色!学会挑战你的边界!然后磨得你死去活来!
5
孩子闹,说明他有需求。
人嘛,有需求正常,无欲无求就是精神病了。
欲望如洪水,堵是堵不住的,迟早要决堤。所谓「堵」不如「疏」,善加引导,也许孩子的「闹」反而可以帮助家长省心省力。
别不信,洪水利用好了还可以发电呢!
6
举个栗子,我们家孩子电视瘾大,平时我们希望他少看电视。有一次儿子吵着想看《汪汪队立大功》,我立马答应:“好的,没问题!”
儿子兴奋起来。我接着说:“但是爸爸需要牛牛帮一个忙!你的玩具还没有收起来……万一被怪物抓走了怎么办?牛牛就没有玩具了!”
我继续说:“你看这样好不好,咱们把玩具全部收起来,一收好我们就可以看汪汪队了!”这是他收玩具最快、最积极的一次!
7
所以现在还挺喜欢孩子「闹」的。
不怕孩子要求多,就怕他没要求!
但凡他提出要求,我便使出万能法宝:“咱们一完成…,就可以…!!”
——孩子的行动力强了不是一点点!
关键是,孩子对完成此类「前置任务」不会有任何抗拒!相反的,整个过程充满愉悦,满怀期待!
在这样的好心情里,他史无前例地,以超高效率完成了平时觉得非常困难的任务,既得到家长的褒奖,还能如愿以偿满足自己的要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想要的一切!”——这种成就感非常有利于建立孩子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
你再看下那些被爸妈催着、骂着收玩具的孩子,垂头丧气的样子,动作比蜗牛还慢,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开小差。而且,若孩子提出的需求总是不被满足,他很容易变得爱哭、内向、自卑——也许他的潜台词是:“总是要揣测大人的心情”、“总是猜不透爸妈的想法”、“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
8
作为从小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好青年,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
谁说孩子太闹就不好了?
这说明他有需求、有动力!家长正好趁这个机会挖掘他无限的潜能!
这简直不能再好了!家长该高兴才对!
PS:今天写到这里。还有几个实操经验,篇幅所限,未能完全展开!
明天继续讲,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