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复和芸娘的故事,看到在一些书里提及过。今天看到故事的真实始末,来自沈复自己写的《浮生六记》。
青梅竹马式的恋爱和婚姻,耳鬓厮磨,相敬如宾。只是应了那句老话儿,“恩爱夫妻不到头”。
世事变迁,家道中落,贫穷疾病交加的现实,令他们的生活日渐窘迫。芸娘中年病逝,他们最终未能白头偕老。
芸娘符合古时典型“贤妻良母”的标准。孝敬公婆,相夫教子。结婚多年,仍旧与丈夫保持着礼貌、周全的礼仪,言行举止皆不失礼数,看起来客气、外道。
沈复多次提出不必这样,夫妻之间相处不必讲究礼数,显得生分。芸娘却坚持自己的做法,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起因大都是相处之道有失分寸。夫妻之间注重礼数、互相尊敬,有利于实现感情的长久。
她甚至主动提出为丈夫纳妾,并因结交船妓等一系列的事儿,公婆与之心生罅隙。矛盾激化后,夫妻二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落他方,芸娘最终客死异乡。
在最初的婚后时光里,家境富裕,二人并不用因为生计奔波劳碌,游山玩水,谈诗作赋,好不悠哉。沈复以其细腻的文笔,给世人描绘出一副郎情妾意的甜蜜幸福好时光的画面。
芸娘病逝后,画面的风格急转直下,与先前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令人不胜唏嘘。
从古至今,生存的问题都是浪漫的前提,至关重要。
倘若沈复和芸娘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还一如从前,那么,可以想象后来的结局不至于妻离子散。
翻看电视剧《红楼梦》,正好演到晴雯被王夫人逐出大观园。
丫鬟从小在贾府内养尊处优惯了,自以为可以一直这么过下去,理所应当。其实自己的生存问题是掌握在贾府太太奶奶们的手里的,一旦被撵出去,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要么草草配人,要么穷困潦倒。如同常年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旦被放逐,多半是难以适应外界的环境,只能冻死、饿死。
不知道病重的晴雯躺在茅檐草舍里时,是否醒悟到这一点,是否悔不当初,应该收敛些得理不饶人的脾性,不至于被落井下石,加速了崩塌之势。
提到古人,多半印象里是些风花雪月的诗词。他们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所以对于他们的生存问题,似乎并没有去过多的关注。大多数的人,只了解到重大的历史事件,就算不错了。
其实他们同我们一样,首要解决的就是生存问题。就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于富庶家庭,也未能就一生荣华。一旦生存艰难,也就难顾其他。
因为业务往来,结识一个年长我一岁的女子。
倘若不经对方亲口证实,你永远不会知道在别人身上发生了什么。
有的人脾气秉性一眼就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她觉得我不是那种随意八卦别人闲事的人,也惊讶于我的坦率直白,因而闲聊中坦言自己的真实处境。
因为不堪婆家人的行为处事,夫妻常年争吵不断,所以选择离婚,孩子归自己抚养。
单亲妈妈们的辛劳和艰难,只会比想象中的更加难过。背地里不知道哭过多少回,也就是看着孩子,才勉强生活下去。
工作本身要靠业绩吃饭,有时多有时少,收入并不稳定。父亲早年过世,母亲独自在老家,哥嫂远在南方,也时常因为琐事矛盾不断。
所以,她说倒还羡慕我,虽然也是一个人,但至少工作、收入以及各方面负担,都比她强。
原来,人都是看着别人比自己强。
她告诉我,原先过来的同事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为意外怀孕而生二胎,休产假再加上带娃,工作时间和精力远跟不上,从中层领导降为普通员工。最近又奔赴北京,陪姐姐做手术,加上婆婆生病,三十多岁,头发竟白了一大片。
新的一年,对于工作,在心态上,有些改观。
也许是见多了关于生存的问题,也许是自己长久以来对于“自食其力”的认定,所以,一直不曾舍弃工作,并为之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如今的改变是,在延续以往的风格和原则的基础之上,摒弃更多的、不必要的杂念,少些关于意义的思考和纠结。
工作内容的意义不是工作的理由,只有需要才是理由。因为需要我这么做,所以要这么做。只要仍旧在这个环境中,那么别无选择,与其纠结和反感,不如去做完、做好。
大的方向不是我一个小小的人儿能够主导和改变的,那是上层人物的职责和任务。
《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离婚后成为高档品牌的导购员,从被人伺候着试装的全职太太到忍受着顾客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导购员,她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可是,她深知自己必须要工作,一是为生存,二是为争取儿子的抚养权,这是她的目标,为了实现必然要付出代价。
有人时常跟我说起,机关内的职位怎样怎样。
我知道在那里,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甚至有的人,关系还未转过去,人已先去占据位置。
不需要和杂七杂八的业务和人打交道,只是处理些内部的适宜,几乎不参与考核,不必因为业绩而扣罚工资,看上去是不错的选择。
我也曾向往,可是总也有着担忧。
越是轻松容易做的事,越是有更多的人适合,那需要十足的人脉和人际关系才可以维持,否则必定不会长久。
我从来只倾向于依靠自己,甚至父母亲人的给予都无法获得安全感。我必定不是适合被“豢养”的那种人,生存的危机时刻没有消弭,只有付出辛劳的获得,才能心安。
这从心理学上看,应该是最初没有被给予过充分的保护和爱而导致的。
始终对任何事和任何人都有着一层淡淡的、怀疑的阴影。像是一个老农,只有亲身开垦土地、撒播、耕种、秋收,才会感到踏实舒坦。
我想,事实也是如此,依靠自己远比唾手可得来的孤独和艰难,但至少有着对生命的一部分掌控感。
人的焦灼和恐惧,不就是因为对于生命和生活掌控感的匮乏么。就算外物充裕,丝毫不能从中获取,只能经由双手产生出结果,才会得到。
我能力有限,只能仅此而已,那就这样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