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技术活,以前有人靠手里有一套变脸绝活街头卖艺为生。现在很少有人靠“变脸”为生,家庭里却不少见。
晚上,小苹果正趴在床上看《历史是一群喵》,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臀部,不悦地说:“口算写了吗?”
他不情愿地抬起头,瞧着我愠怒的脸,马上坐了起来。
他放下手里的书,磨蹭了一会儿,嘟着嘴说:“妈妈,我是不是你亲生的?”
我知道他这是在耍小性子,便拉过他,抱在怀里,微笑道:“你肯定是妈妈亲生的,怎么这样问呢?”
“你对表弟表妹,说话的时候,都是笑着。可是对着我就不会了,有时还会凶我。我看表弟和表妹才是你生的。”
小孩子的脑回路就是这么特别,却是一针见血,直击人的灵魂。
通常父母和孩子说话时不会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变脸比翻书还快,说变就变。
一次,我和朋友谈起他的父亲,我对朋友说:“你父亲人真好,见到谁都是一团和气。每次遇到他,总是笑眯眯的。”
朋友撇撇嘴,不屑地说:“他呀,对外人,永远是笑眯眯的,关上门,对我们从来都是冷若冰霜,没有一个好脸色。我倒希望自己是一个外人,这样就不用天天对着这张臭脸。”
朋友对爸爸的态度让我惊愕不已。父子俩本是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却因为不恰当的表达,弄得如此僵局。
那时我还小,并不能很深刻地体会,心里还暗暗埋汰他不懂事。
就是一个外人,也都感知到他爸爸对他的爱。下雨天,第一个送伞来的,是他爸爸。天气变冷了,最先送衣服的,是他爸爸。他居然因为爸爸在家里甩脸色,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外人,这该有多不懂事,才会说说这样寒心话。
如今,我的孩子竟也因为我对他变脸太快,而对自己是否是“亲生”产生质疑,对爱产生了质疑。
这个疑问肯定是因为我多次变脸,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孩子未说出口前,我从没有想到变脸对孩子产生了如此大的困惑。这让我想起了“静止脸实验”。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叫静止脸实验。
实验之初,爸爸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当静止脸实验开始,爸爸面无表情,孩子已经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爸爸注意。
孩子继续尝试让爸爸与自己互动,但是爸爸仍然面无表情,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仅此一次,孩子的感受就如此强烈。那日常里,孩子在父母频繁的变脸里,内心遭受到怎样的摧残,该是多么严重。
事实上从婴儿开始,孩子就希望得到父母温柔有力,积极向上的回应。
而父母“变脸”对于孩子,无疑是一种粗暴杀伤力极强的酷刑。父母甚至不用开口说话,只需要把脸色一沉,就能代替千言万语,表达自己生气、愤怒等情绪,从而降伏孩子。
又因“变脸”简单易上手,如同药物容易上瘾,家长甚至是无意中频繁使用。
可这样的生长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极易产生不健康的依恋关系。
李中莹曾说过,人一生面对的就两种关系:一种是和父母的关系,一种是和他人的关系,而他人的关系就是父母的投射。当孩子与父母关系相处不好时,其他关系也不容易处理好。
我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少用“变脸”挟持孩子,改换温和有力度的交流方式和孩子相处。
撒切尔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当你改变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他的整个人生也会改变,这就是“蝴蝶效应”,爱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