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有知识的人要升级为有精神操守的士
士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士”阶层,“士”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通常具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独立道德意识和精神操守,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我们这个时代不乏有知识的人,却显有精神操守的士。
或许很多人认为,士族应该是具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知识体系的知识分子,但我认为,士不应以身份地位和知识来划分,更多的是在是否有一定精神操守和道德追求,比如古代对贫苦的读书人叫寒士,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叫壮士,对隐居深山修道的人叫隐士……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一个人在贫苦但他读书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一个人哪怕是个武夫但能够行侠仗义,人为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可以深居简出以山石、松竹、猛虎为伴常常是高人一等为世人所钦敬的……所以哪怕盗亦有道,那么也是士。
士最为典型的养成模式是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端正;心思端正后,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法治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但法制是道德的底线,人民的道德高一些,法治的任务也就轻松一些。法治的管辖范围是人的越矩形为,道德操守则是个人精神境界的自我追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法律不能制止别人想什么,只能是一种事后惩戒、事前警戒。道德却可以让一个人知道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而想都不会想的事自然不会做。不会想不会做自然不需要警戒和惩戒。
士讲究道德操守,有所为、有所不为。典型的追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掌握了大量高科技,拥有金融、生产、经营、管理的系统知识,懂得了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种种学问,可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人权充分体现,人的个性得到极大舒展和张扬,人的才华也有广阔的舞台。但唯独少了一个“道”字。很多时候,面对外界是专家、是高管、是达人、是草根、是屌丝……但面对自己的内心,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却通常是满地狼藉、一片荒芜 。
我们的少年儿童吃得饱穿的暖、英语很牛、奥数很棒,但面对孤僻的同窗却不时的传出校园霸凌,面对父母的批评常有轻生之举,我们的青年热衷整容、滤镜、谈着速食爱情,我们的中年有啃老的巨婴、有啃小的父母、有过劳的风险,我们的老年专业碰瓷……或许这只是偶然出现的个案,但若从小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讲求道德礼仪,懂得锄强扶弱、懂得志存高远、懂得尊老爱幼,这样的个案有怎会成为舆论的热点?
我们生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没有衣食之忧,当有先见之明,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精神面貌自当焕然一新,我们不该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更不该拜金、奢靡。中华文明蜿蜒传承五千年,自不应全盘否定、全盘西化,而应在五千年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光大,为市场经济注入强化精神动力,为中华巨轮腾飞安上硬核内驱,中华儿女不是金钱欲望的奴仆,而是干事创业的有志之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