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一次关系危机中看界限的处理

从一次关系危机中看界限的处理

作者: 芥菜籽_2005 | 来源:发表于2024-05-19 10:24 被阅读0次

文/云禾

1

前段时间,朋友的女儿出了问题,不想去学校。那时正好处于二阳复发的阶段。她很焦虑,到处看医生,无论是镇里比较有名的医生,还是去县医院,都检查不出问题。到省城医院,X光、心电图和磁共振都做了,依然没有问题,但她仍然焦虑。

朋友离婚不久,准备离开这所学校去外地。女儿一直不想去学校,我估计是心理问题。和孩子聊了两次后,我更加确定她应该是怕妈妈离开,因此产生依恋心理。每次见面我会询问她女儿的情况,然后为她们祷告。

朋友认为我这样做很不够,没能帮到她,而我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她带女儿来办公室,我会陪孩子聊天;每天也会为她们祷告。可我做的显然不能让她满意。我想知道她的具体需求是什么,但当我询问时,她却认为这根本不需要说。孩子有病,我应该知道需要做什么。她觉得我没有为她做实事,孩子不是我的,我不心疼。

这件事成为朋友心里过不去的坎。有天晚上,我们散步聊天,聊得深入时,她情绪失控,停下来开始控诉我。她细数我待她的种种不好,生气地质问我,要我这样的朋友有啥用?那一刻我站在她面前,好像被审判一样,而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情绪稳定后,我和她道过再见,转身离开,泪流满面。那晚我哭了很久,第二天眼睛肿得高高的,一天没法出门。好些天我们没有任何联系,我以为我们的友谊会这样结束。

2

几天后,我刚种完牙,牙齿很痛,回家准备看电影转移注意力。随手翻阅朋友圈,看到几分钟前她发的朋友圈:她女儿生日,请了两位同事和她们的孩子,拍了很多照片。

那一刻,我有一点失落,但同时感受到圣灵的催促:去给孩子送一个礼物。没有提前准备,我就到书房找了一本崭新的青少年读物,写上几句祝福的话,送到她家。看到我,她很意外,也很高兴。因为牙齿痛,我在她家只坐一会儿,就告辞了。

我主动破冰,我们的关系很快恢复。过了两三天,她和两个女儿拎着菜来我家吃饭,我知道她在用这种举动表明和好的心意。那天下午,老公原本特赦我可以不做饭。因为她要来,我需要做得更多,我也乐意接待她们。

友情走到深处,就会变得有些微妙。因为太了解,一点动作就会带来伤害。她渴求更深更亲密的关系,而我喜欢独处,需要有充足的空间,亲密无间会给我带来压迫感。如何既守住界限,又能爱到他人?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拉太书》6章2节如此教导我们。可是,这句话怎样和“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平衡(参加6:5),不至于顾此失彼?

3

界限,是保护自己的安全栅栏。一匹千里马不奔驰野外就会埋没千里马的资质,可是,若过度训练,不让它适度休息,千里马也会很快被拖垮。如何既安全圈养,又激发出千里马的资质,这需要伯乐的智慧。有独到的眼光,能够拿捏好圈与放的尺度,安排好出与入的作息,才可能训练出一匹既健壮又敏捷的宝马。

一个人,既要能享受安全地带的舒适,还要能适时跨出种种界限,勇于开拓新路,建造关系;既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又能在关系中生命成长。

关系中一旦有“结石”,就要有率先碎石之人。这需要“跨界”,需要先拆除自己内在巨大的防御网,勇敢地踏出去,迎接对方进来,调整并重建关系。一次次这样的拆除与重建,慢慢就会建造起坚不可摧的关系。

4

莱瑞·克莱布博士在《里外更新》一书中曾讲:“从深刻的对自我保护的罪性悔改中产生的爱,是有穿透性和无比丰盛的。它已经存在于作为jdt的我们里面,等待被释放。”

从小到大经历的爱与痛,形成我与人交往的思维与习惯。遇到伤害,我习惯于躲起来,拒绝再受伤。可天父是爱,他希望我们“爱人如己”。他让我们勇敢地走出去,而不是一味地躲起来。

当然,天父也不会勉强我。他会给足我休养生息的时间,会亲自在密室中为我疗伤,安慰鼓励我,等我痊愈并再次充满勇气后,再带领我们面对未知。S会先建造我的内在生命,使它足够强大,然后再鼓励我拆掉防御,并亲自陪着我一起闯关。

破冰之人,一定首先是温暖有力的人。这温暖和力量,绝不是来自自己。

我感激这次经历的关系危机。它让我看到,界限是灵活而自由的爱绳。它围起的空间里既有自己,也有他人。界限不是一堵冰冷的城墙,把爱关在墙外。

它也让我看到,学习有界限地与人互动,是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先敞开自己,邀请天父训练我的生命,让它更坚固笃实,有能力更深刻地投入到与他人的互动中,才能带来更亲密稳固的关系,享受到眼睛能看得见的有位格的爱,也有能力付出同样的爱。

不管这个过程有多长,我都相信:他是爱。他的爱永不止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一次关系危机中看界限的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wg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