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做人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写作也一样,好的文章是打磨出来的。修改、打磨,是写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初稿可能只用一两个小时,而后期打磨,所花时间是远长于写作本身的。
一篇初稿,放置两三天之后再修改,是合适的。三点建议:
1、调整逻辑
把逻辑抽出来,看能不能抽出框架来。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写故事,有时是抛出几个故事,引人思考,得出结论。有时是一个故事讲透,继而联系到世界观和大道理。我喜欢故事中讲道理的手法。但是,有时,故事写着写着就跑偏。偏题的素材如长歪的树枝,我们要顾全大局,围绕中心,毫不犹豫的删掉。
丰富素材。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看看通篇的素材是否有说服性,是否对别人有价值,有借鉴意义。好的文章是真实描写加虚构。如果仅仅是还原生活,平铺直叙,是不能称之为“创作”的。
这里要着重说几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做生活的有心人,寻找更有说服力,更贴近主题的故事。搜集素材,可以去“知乎”搜索关键词,搜索故事,搜索金句。可以去微博搜索热门事件。同时注意,不要忽视片段的整理,随时灵感记录,因为灵感的积累也可以酝酿文章。认真观察多思考,有了想法先思考先构思先酝酿,写出来,而非第一时间找人倾诉出来。
对于打算把写作当做长期工作,以文立命的人,必须要有素材库。按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每周定期整理文字和图片。
2、通读全文
出声朗读或默读,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不通顺的词句。语感好的话,可以不断调整,使词句的节奏更完善。写作是写“话”而不是写“文章”。句子要口语化,流畅,平易近人。写的是文章,读出来是话。打磨文章时要反复念,是不是上口。
养成好的语言习惯。叶圣陶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说话、写文章一个道理,生活中能说好话,就能写好文章。讲话是什么风格,那么文章八九不离十就是什么风格。
自我认知加朋友反馈,我大体是个干脆爽朗、敞亮幽默、简单易乐的人。我的文风估计也大体如此。希望通过学习和坚持,让文章更有深度,对读者更有益处。
细节丰满,才会引人入胜。文章和文章之间的区别在于词汇。好的文章,词汇量大,生动,准确,细致,不是华丽、晦涩,而是恰如其分。如何提高对此的把握?可以常备一本近义词词典。掌握好细节描写,故事就成功了一半。
3、重新取标题
首先看题文是否相符,然后拟定吸睛标题。在掌上互联网时代,时间匆匆,信息海量,让人有兴趣点进去才是王者第一步。如果想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杰出新媒体写作者,那就为爆款标题下功夫吧。白教主对简书的三十天热门文章的题目,经过分析,总结出热文标题的四要素:数字、金句、强烈对比和你我他特定人群。
文章不厌百回改。璞玉,精雕细琢,方可成器。
PS:文章平台如璀璨星空,好文章比比皆是。任何人的差距不是方法,是行动。互联网时代,没有秘诀秘笈,缺的是行动。多读多看多抄金句多应用。祝你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