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于教育更是如此,教育在发生着一场由传统教育向在线教育转变的巨大变化,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便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里面提到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印发后经常听到有人调侃说“学校是实现信息化的最后一块堡垒”,这这话语也不无道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却给了加速攻破“堡垒的一次难得的契机,不得不说疫情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那么教师该如何在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交替时改变?疫情对于学校教育有哪些改变呢?
一、授课方式的改变
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给所有人措手不及,全国所有人都被格在钢筋水泥房子里,于是乎我们有了非凡的开学季,没有昔日报名的氛围,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室黑板授课,开始了利用学校搭建的云平台,老师在网上给孩子们上课,打破了我们的观念,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于是老师们提前一周开始录制微课,制作录播课和做直播课课件,虽然在家办公室,但日子也变得没有没有白天黑夜,在网上上课上了一周以后发现老师累,学生听着累,家长辅导累,反思问题所在,以数学课为例,课的设计仍然是满满当当的,录播课上老师讲解新知,直播课讲题答疑,经常是老师自问自答,学生不动脑子的听,这样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怎样才能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怎样才能感受到孩子们思维的涌动呢?我静下心来思考,必须改变往日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于是我在每节课前设置了一个核心问题,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为例,让学生带着“当商中间有0时,被除数各位上的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这个问题去听录播,听完录播课后思考这个问题,并将对问题的看法发到微信群里了,在直播课前同学们将自己的想法发到群里面,虽然隔着屏幕,同学们无法相见,但是你一言我一语,同学们的想法在直播教室里展开,站场没有变,改变的是主角,改变的是老师的退和学生的进,家长说孩子刚开始发言有些紧张,将手放到胸前,呼吸紧张的完成了第一次发言,在我的鼓励下更多的学生敢发言了,直播课短短的20分钟,两个班100名学生都思考了,直播课结束以后,学生在微信群里还继续讨论,家长把这样的课称为“思维课”,他们也都加入了紧张的谈论中,而我觉得这样的直播课我轻松多了,一改往日的一言堂,只要敢想敢尝试,两个班100个学生思维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学生获取知识方式变化
在线上课的主体最主要的是学生,过了第一周的适应期,学生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教师设置的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学生观看录播课学习新知识,在直播课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知识,一改往日学生在教室的单一,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按下暂停键去思考,直至想明白了,这比传统教育上课40分钟,教师管理50名学生的效果好很多,学生可以对知识掌握的更透彻,而且大数据平台,可以将每个学生的答案进行统计,方便老师掌握每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地方进行巩固练习。除此之外,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在我校平台里面除了语数英科目外,还提供了街舞、武术、舞蹈、汉诺塔、魔方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让每名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
三、家长理念的变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刚开始家长对于网上抱有怀疑态度,担心孩子眼睛受不了,经过几周的学习,我们欣喜的发现家长态度变化很大,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学习中,锻炼中,因为家长也可以观看录播课,家长对知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辅导孩子也有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老师和家长沟通机会多,实现了家校共育。
老师们面对如此潮流,唯有改变自己,主动出击而不是抱怨,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1.学生在家听课,部分家长已经复工,学生听课质量下降,家庭学习氛围较松散,因此在设计课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教学任务不能太重,作业要及时跟进,给每名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