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有车族越来越多,出车祸的几率也是在增大。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出车祸。如果不幸交通肇事,要及时采取救助措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首先,明确一点,交通肇事后,不一定都要负刑事责任。达不到下面情况的,不负刑事责任,注意不免除民事责任。
二,该罪主体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或非交通运输的人员,即非司机也可能构成该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责任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事故前瞎指挥者
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以交通肇事罪处罚。
2,事故后指使逃逸者是共犯
司机交通肇事后,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等指使行为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3,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
如在高速公路上实施拉车乞讨等行为引起交通事故的,也可能成立交通肇事罪。
在城区或者其他行人较多,有机动车辆来往的道路上违章骑三轮车造成重大事故的成立交通肇事罪。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1,如果行为人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害怕受害方或者其他围观群众对其进行殴打而躲避,但及时报警,等待司法机关处理,不得视为逃逸。
2,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交通肇事后积极移置被害人,加剧风险的,成立新罪。
①交通肇事当场致人死亡,但被告人误以为其没有死亡,将尸体转移并予以遗弃,因主观认识错误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②交通肇事当场没有死亡,但被告人误以为已经死亡,将被害人转移并予以遗弃,最终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应当将后行为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③交通肇事当场被害人没有死亡,被告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构成故意杀人罪。
另外,一个人驾驶机动车发生车祸,可能会触犯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附:《刑法》修正案八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