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论语:述而第七·孔子苦恼见不到圣人,又忧心恒者少

读论语:述而第七·孔子苦恼见不到圣人,又忧心恒者少

作者: 书谷一言 | 来源:发表于2021-09-29 20:02 被阅读0次

          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笔者王升请你多多指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四个方面:知识文化、行为实践、忠诚、信义。】

          这句话是编纂论语的某位弟子总结而来,可能他认为一个人做好这四个方面就非常不错。文、行、忠、信不能简单类比成今天课堂上的语数物化四门功课,而是讲一个人既要有文化知识,还能去实践,有具体的行动成果做支撑,对人对事忠诚,与人交往守信义才算全面,是一种综合要求。因为光会识字,可能就是个嘴炮,口无遮拦的纸上谈兵多了容易造成混乱,其次如果社会生活中,人人唯利是图,不讲忠信,也必将扰乱和谐。

          通读论语便能知道孔子教的远不止这些,更广更有深度,但能做到这四点也非常不了不起,值得修炼。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孔子说:圣人,我没有见到;能见到君子,也可以。又说:善人,我没有见到;能见到有恒心的人,也可以。没有装作有,空虚装作充盈,贫穷装作富裕,这样的人很难有恒心。】

          孔子口中的圣人是尧、舜之类的人,自然无法得见,但君子还是能见到的,比如孔子称赞子贱“君子哉若人”,也说过“君子哉蘧伯玉”,子贱就是宓(fú)不齐,和蘧伯玉都是当时之人,所以看得见。其次孔子也多次谈论君子之道,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求诸己、君子坦荡荡”等等,达到这些标准也就算得上君子。接着孔子又说善人很少见,孔子经常提到君子、仁人、善人、圣人这些字眼,我想孔子口中的善人应该是比圣人低一点,但又比君子强一点的人,这类人也见不到,所以有恒心,坚持朝着君子去努力的人就很不错了。

          最后一句话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解读,第一种认为是在说把没有装作有,把空架子伪装成坚不可摧,肚里没货硬充专家,明明穷得叮当响,还不节约,花天酒地装大款。很多人觉得这样解释,整句话含金量并不高,所以李泽厚教授说这是孔子对当权者说的,并非针对个人,那么从领导者的方向去听这句话,就高级多了。一个团队、组织,甚至一个国家,刚开始可能各方面比较薄弱,那就脚踏实地的去做,不能明明没有还糊弄手下硬说实力很强大,如此一来,上上下下都沉浸在虚荣中,当然做不到持续努力;明明账面的钱不多,就不要在吃住享受上大手大脚,把钱用在研究突破,鼓励创新上更能保证团队的进步和长久发展,我觉得很有道理。

          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说人人都渴望从无变有,从穷变富,那么对财权的过分追求,自然会在德行上放松,也就很难坚持做君子行正道。虽然这句话确实看得出孔子的忧心和无奈,但如此解释多少有些俗套,因为孔子的视线更多的是放在当权者能改变这一点上,不过怎么理解全看自己,毕竟历经千年的一句话,被篡改有新意都是允许的,对自己有帮助即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述而第七·孔子苦恼见不到圣人,又忧心恒者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aj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