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考研的小伙伴会向我表达类似的困惑,“师兄,我觉得我考研的动力还是不足,总是想偷懒,你快点批评我两句……”
我一时失语,真不知该作何回应。当时的我在想,如果批评管用的话,那我在读书时肯定是学霸级别的存在,因为,我从小就和老师是死对头,总爱调皮捣蛋的我,在受到老师批评的次数上,绝对可以冠绝古今。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位小伙伴口中的动力不足,到还真的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类似的还有什么赚钱的动力不足,恋爱的动力不足,学习的…减肥的…运动的…社交的…思考的…早起的…阅读的……
那到底,驱动人们去做一件事的源头是什么呢?其源头纠结在哪儿呢?
前些天和艳玲聊天,又聊起了关于我写作的话题,我仔细回想了当初,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开始动笔,并且一路走到了现在。
事实上,原因还真的有很多。
首先,我的确在不止一本书中看到过,关于写作的种种好处。其次,因为我的工作和文字有着极大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我要教授别人如何回答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之类的问题。因此,我自己得以身作则吧,我自己得整天琢磨上述种种问题吧。再次,当我意识到写作的好处之后,随即报了一个写作训练营,一个月的训练结束后,老师规定每周至少写一篇文章,并且把文章发到班级群里,以供大家互相赏评。于是,我就心思,要是到时候人家都把自己的文章发出来了,我却不发,那岂不是有点丢人,不仅如此,要是人家都能写出逻辑严谨,论证有力的文章,若是我的文章就像一碗白开水,岂不同样丢人。
在上述三个缘由中,我明确的向艳玲表示,第三个,也就是“我害怕在众人面前出丑”,是促使我动笔的最重要的理由。
每当谈到类似当众出丑的话题,我都能立即想到自己的缺点——死要面子活受罪。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好像在写作这件事上,“面子问题”倒是狠狠地推了我一把。
由此,似乎可以进一步总结出,“面子”对我来说很重要,如同吃饭穿衣睡觉般,于我的生活不可或缺。既然如此,那好像也可以说面子于我就是“刚需”般的存在。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逐渐拨开了“驱动力的源头”的模糊面纱。
仔细想想,若是有什么事能如吃饭睡觉一般重要,那是不是意味着说,无论如何,你非做不可。
似乎,这也让我联想到大学期间,为了避免当众演讲出错的尴尬,我全力准备,精心演练的一幕幕场景了。
于是,我想我可以回答文章开头那位小伙伴问我的问题了,我反问,“你仔细想想吧,如何才能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刚需呢?”
出行,对我来说,乃至于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刚需,因此,单车要学,汽车要学。考试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刚需,因此你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不仅如此,对于高校生来说的60分万岁,那无论如何,在考试前,那些重点,死活都要装到脑子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65956/7c921c5a657cd3b6.jpg)
可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现在的你,刚需是有了,那“如何进一步‘优化’刚需呢?”
你已经学会开车了,那如何开的更好呢?为了考试,你也开始学习了,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在考试中拿一个高分呢?
在学习方面,自觉从来都是学渣型选手,但好在我有自知之明,既然咱不够聪明,咱天赋不足,那就多投入点时间好了。
此方面的思考,似乎也是顺其自然,因为,同样都会感受到不舒服,不自在。
比如,在写作这方面,我会因为自己没有进步而难受(再多写一点,再多读一点);
因为害怕别人嘲笑我而难受(干脆不写了、干脆不练了)。
毫无疑问,我选择前者,我选择“正确的难受”来进一步优化我的刚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