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返璞归真——对《雷雨》周朴园人物形象症候分析

返璞归真——对《雷雨》周朴园人物形象症候分析

作者: 潜渝 | 来源:发表于2024-05-25 20:07 被阅读0次
图源网络,侵删

周朴园是剧作家曹禺处女作《雷雨》里的重要人物,从序幕到尾声,他贯穿始终,促成整个悲剧的产生、发展和结束。在最后的结局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承受悲剧的,也只有周朴园。并且,在《雷雨》这部剧作的八个主要人物中,作者和大多数读者、评论家都将周朴园定性为反面代表人物。因此从《雷雨》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然而,通过对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症候分析,我却看到了一个颠覆传统观念的周朴园,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人物形象的相悖中,发现了作家没有意识到然而却在灵魂深处左右他创作的力量。

曹禺对于周朴园这一角色的创作意图是很明确的,他说道:“我脑子里的周朴园,他的影子就是我家的一个常客,一个在德国留学的董事长,他自诩沾有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自命不凡极了。狂妄自大,唯我独尊。他的妻子、儿子,在他看来都是他的财产,他的附属品,对他只能唯命是从。在我所接触的人中,像这种门第观念根深蒂固,一脑门子封建礼教的老头多得很。他们老奸巨猾,诡计多端,但满口都是仁义道德,我恨透了这些人。”然而,这只是构思阶段存在于作者脑子里的周朴园。当作者通过语言和情节展开创作的时候,就不是他本身所能完全控制的了,而我也的确在剧中看到了一个与其创作设想所矛盾的周朴园

很多读者在评论作品人物形象的时候习惯采用观念先行的方法,并且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同时又受到了作者本身创作意图的影响,于是便草率地将周朴园概括为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对其进行了全盘否定,彻底抹杀。本着尊重文本的态度,我将对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重新解读,做到返璞归真。

周朴园残酷剥削工人,手段毒辣反动。他是拥有巨额资产的资本家,是大权在握的董事长。他的财富的积累是他掠夺、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罪恶的积累。为了掠取高额利润,他曾经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扣三百块钱;他在矿上指使警察开枪镇压罢工工人,打死了三十多名工人;他又利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收买了部分罢工工人代表,破坏了煤矿工人的大罢工。他身上的每一个铜板,都沾满了工人阶级的鲜血;他敌视工人运动,无视工人要求的反动性。因此,剧中的周朴园确实有着狡诈、残忍的一面,有着作为资本家的反动本质。

周朴园痛苦忏悔自责,真实深情怀念。三十年前大年三十的晚上,当侍萍抱着婴儿走投无路投河自尽后,周朴园曾经赶到出事的地点,看到了她遗留在河边的衣服和衣服里的绝命书,他还寻找过她的坟墓,想把她的墓修一修。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他并没有抛弃侍萍,只是他的家人强逼着他,让他被迫接受这一切。对于侍萍的死,他更是感到愧疚和后悔的,他的良心受到了深深的谴责。后来的三十多年,周朴园生活在痛苦之中,他自责,他真诚地忏悔并且深情地怀念着侍萍——周公馆的小客厅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使用时的老样子,侍萍的照片也一直摆在柜上,屋子里的窗户就是大热天里也仍不许家人打开。然而长期以来还是有很多人不愿去承认周朴园对侍萍怀念的真实性,认为一旦承认了这份感情的真实性,周朴园就不再具有反动资本家的本性了,也不再是反面人物了,因此他们倾向于把周朴园这一系列怀念侍萍的种种表现视为虚情假意,是他做给别人看的,是伪善的表现。然而,试想又有谁能坚持在三十年的岁月里记得一个人的生日,为一个人保留着旧习惯,常常一个人久久地凝望着那个人的照片呢?三十年的岁月里,一直如此,假若没有真情,恐怕真的难以做到吧。至于三十年后侍萍再次出现在周家时,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一系列疾言厉色的言语,一直被当作指责周朴园虚伪的证据,其实在我看来周朴园这前后的矛盾不是感情自身的矛盾,而是感情与思想的矛盾。他的感情是怀旧的,思想是现实的;感情还在梦里,可思想却在现实里;感情是真实的,思想确实复杂的。所以在我看来,周朴园从来没有抛弃侍萍,他一直把她深藏在心中,他的怀念之情绝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他伪善的表现,而是他一直深爱着侍萍的真情流露。

周朴园关心繁漪,尽到了做丈夫的责任。周朴园的心一直为曾经的侍萍所占据着,这使得他无法再爱其他人,他和繁漪之间没有爱情,他无法了解繁漪的内心世界,但他作为繁漪名义上的丈夫,他对繁漪的身体健康是很关心的。周朴园刚从矿上回来,就立刻上楼看望繁漪,而当时矿上的工人在闹罢工,他断然是身心俱疲,他没有选择回房休息,而是去看望繁漪,这说明他是惦记着繁漪、关心着繁漪的;当他发现繁漪“发烧很厉害”,就让下人们不要惊醒他,并且为了不打扰繁漪,他选择在楼下睡;第二天他发现繁漪下楼之后便关心地问:“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这些都是出于关心繁漪的身体的目的。周朴园发现繁漪在发烧,就让四凤煎药给她吃,而让繁漪喝药这一事又成了一些人口中周朴园从精神上“压迫、折磨、控制”繁漪的罪行。事实上,生病了不就应该喝药去治疗吗?况且繁漪生病这一事并不是周朴园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出来的,周公馆所有的人都知道“太太有病”,连繁漪自己也曾对周冲说:“你忘了我不是病了么”,而且繁漪自身的外貌神情也透露着她的病态,当她出场时我们看到她“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她那雪白细长的手,时常在轻轻咳嗽的时候,按着自己瘦弱的胸。只等自己喘出一口气来,她才摸摸自己胀得红红的脸颊,喷出一口气”。所以说周朴园让繁漪喝药显然不是想要去折磨迫害繁漪,他只是出于丈夫的责任,把她的病放在心上。也许在让繁漪喝药的时候,周朴园显得有些咄咄逼人,但是这也是出于关心这个本质的目的,只是这种关心表达的方式有些不恰当。

通过紧贴文本去分析,抛开所有主观的色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周朴园,他有冷酷残忍的一面,也有深情款款的一面。他有着善良的本性,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对待爱情他也曾付出过真情,后来的怀念也是真诚的,可惜命运弄人,一切都物是人非,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也是这场悲剧中的牺牲品。这样,周朴园这个形象,在作者曹禺心目中是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怀人”的坏人,而在像我这样的读者心目中,则是一个深情款款,有着善良本性的“好人”。也就是说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人物形象出现了背离、矛盾和冲突,通过症候分析,我发现正是无意识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

创作心理的无意识在左右着曹禺的书写。曹禺曾说:“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写出我认为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人。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是多么难于理解”,因此探求生活的本真,找寻真实的人性成为曹禺内心的创作潜力,这一创作心理也在日后成为左右他创作的力量,发展成一种无意识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曹禺在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时说:“当人物在你写着写着忽然活起来以后,他们就会按照逻辑活动起来,比你想的复杂得多,有趣得多。有的使你不得不推翻你原来的写法。这是什么逻辑?也许是写作的逻辑、想象的逻辑?或者是最深的生活逻辑渗透在里头。我也讲不清楚。真是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啊!”在这段话里,曹禺所说的“讲不清楚”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无意识”。在构思阶段,作者脑子里的周朴园是明确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明确的,但是随着语言通过剧情展开时,这一切又不是作者所能完全控制的了,有时甚至完全不能控制。这也就是说,因为曹禺在创作时是遵循“生活的真实”的创作原则,他想要寻找“真实的人性”,于是在这一创作心理驱使下,无意识中他竟把反派角色周朴园写得“深情款款”。我们甚至可以戏称这为不是曹禺在写周朴园,而是周朴园在写曹禺。这一系列的断裂与矛盾都是创作心理的无意识在起作用。

政治无意识在左右着曹禺的书写。对于周朴园这样的在当时社会里很有地位诠释的人物,作者在刻画他的形象的时候,的确是有某种政治无意识,也就是说,作者在承受着来自政治社会和政府方面的压力,尽管他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都意识到。一方面,在曹禺的潜意识里,他想要迎合国人传统观念,同时也想要敷衍南京政府,所以他不仅把侍萍写成一个仰之弥高的伟大母亲,而且还在无意识中把剧中的反派主角周朴园写得深情款款;另一方面,出于对当时弥漫上海文坛、号召阶级斗争的左派力量的敷衍,于是曹禺在剧中突出了鲁大海的工人形象,以及揭露了周朴园凶恶的一面。之所以说是“敷衍”,就是指曹禺本来也不这样认为,但是因为在无意识中他就是受到了这种政治色彩的左右,于是他的作品最终呈现出来是这样,当然也正因为这种无意识,使得他的情节有欠妥之处——周朴园决堤淹死了两千多名工人这实际上是不符合现实的,成了剧本的破绽。

由于曹禺受到了自身想要发现“生活的真实”、寻找“真实的人性”这一创作心理无意识的左右,以及政治无意识的驱使,他构思阶段的创作意图和他实际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导致这一偏差的无意识力量作者本身是不自知的,需要读者通过对文本进行症候分析挖掘出来,达到返璞归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素芳. 尊重文本 返璞归真[D].苏州大学,2009.

[2]两个阶级之间的爱情故事——曹禺《雷雨》症候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37-42+56.

[3]曹禺. 曹禺论创作[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

[4]曹禺. 雷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5]蓝棣之. 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6]樊功莉,陆炜.《雷雨》中最丰满的人物——周朴园的再解读[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05):121-135.

相关文章

  • 男人周朴园

    男人周朴园 读《雷雨》有感 上学的时候学《雷雨》,一说到周朴园,就是“资本家的罪恶,自私”,好像...

  • 雷雨—周朴园

    余观《雷雨》片段,心有所感,提及周朴园,忍不住斥责一段: 呵!周朴园,你这厮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 雷雨之周朴园

    我在很多地方,看到对于周朴园的形容都是“伪善而又专横冷酷的封建家长”之类的话语。雷雨可能就是代表着了反封建,揭露资...

  • 话剧《雷雨》人物解读

    雷雨这部话剧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周萍与周繁漪,周朴园与鲁大海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人物,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最...

  • 《雷雨》周朴园一一为私欲抛弃真爱的悲剧人物

    周朴园是曹禺话剧《雷雨》中的主要人物,矿业公司的董事长。 读者一般对周朴园这个人物充满着鄙视,认为他是一个极其虚伪...

  • 论《雷雨》——周朴园篇

    谈及《雷雨》,不得不提及作者曹禺,这位伟大而富有文采天赋的大话剧家。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萬”(万)。 “萬”...

  • 《雷雨》冲突理论论文摘记

    一、《<雷雨>的主要冲突》 1.过去对《雷雨》主要冲突的理解有三种:(1)以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为中心;(2)主...

  • 我们为什么放不下前任

    高中语文课上,讲到《雷雨》那一课时,老师曾带我们讨论过一个问题: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 同学们都说,不爱。周朴园...

  • 从文本细读看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

    不知道你最初接触的《雷雨》是什么样的? 就文本解出来说,之前对雷雨的解读大多以阶级论的角度存在。 也就是周朴园是一...

  • 雷雨

    这几天讲雷雨,周朴园和侍萍是主仆关系,侍萍为周朴园生了两个儿子,为了迎娶富家小姐,将侍萍赶出家门,两个儿子,留下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返璞归真——对《雷雨》周朴园人物形象症候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ca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