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于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这大抵是世界上最平淡又最精彩的事儿,一如我们的生活。读书之于我,是朋友一样的存在,而且是个性格多样的朋友,时而活泼,时而深沉,遇见它,是一辈子的珍宝。
早年的时候喜欢读名著,在那些故事里,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体验作者笔下多彩的生活。很多经典拍成了影视作品,但我更愿意从字里行间寻找更丰富的味道。看《傲慢与偏见》,心中总是幻想达西的模样,那是一种帅的感觉,虽然轮廓不甚清晰,但是无论是多么出名的演员都没法符合理想中的他;读《老人与海》,懵懂中在脑海里埋下了乐观面对挫折的种子,感同身受的绝望和痛苦,暗自佩服老人的豁达,在以后的日子的也常常想起那片海……
长大以后读的书更加广泛,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人说,你觉得一本书不好看,那是因为你的阅历还没有达到,所以不能产生共鸣,我深以为然。以前只是读小说,看故事,靠着潜移默化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到了二十几岁的年纪,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于是便也不只是看故事,也读哲理,看世间百态。开始自觉地改造自我,书的影响力也更加明显和有效起来。读《解忧杂货店》,明白自己和世界是连通的,有着神奇的因果关系,于是也想用自己的力量温暖周围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对待一切更多了份包容与爱;读松浦弥太郎,学会生活的艺术,慢慢构建自己的100个基本,认真对待日子,让生活更有原则。明白了好好过今天,是最重要的事儿;读《家事的抚慰》,发现家务事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可以系统的学习……
家里总是不停地买很多书,但时下畅销书并不常买,总觉得经历时间考验的东西才更有营养。虽然不像成功学那样给自己打鸡血,不像泡沫剧那样让人沉迷,但是经典有一种力量,长久、有力的支撑着我去过更有韵味的生活。
科技发展,时代进步,很多书都可以在移动设备上阅读,为了携带方便,我也买了电子书设备,轻巧,一次可以随身带很多很多本书,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但是纸质图书的魅力,永远无可替代:翻页的手感、书墨的香气,都是幸福感的来源。
读书会让人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书里的人物总会有我们自己的影子,书里的道理,总会让我们在某一刻恍然大悟。不停的读书,新的也好,旧的也罢,就能越加深入的了解当下的自己,广泛的读书,让自己不至于狂妄自大,亦不容易妄自菲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