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了一个叫做众创大巴的活动,周五晚到周日晚,有点子有项目的伙伴先进行项目提案,然后投票筛选,现场组队,接着在48小时内各自的队里讨论,导师指导,最后进行项目路演。我报名初的想法就是去那里打打酱油,跑到一个队里,感受下创业的气氛。结果最后还有上台进行项目述说的机会,真的感谢解大姐的信任。
我把那个路演就当成了一个演讲比赛,以前都在俱乐部里说,最近比较正式的场合应该是8月底在中区的开放日(那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后面会提到),这次算是第二次比较正式的场合,而且下面还做了一排的评委,赛前还是很紧张的。既然看成是演讲比赛,就按照平时的演讲套路来。
我在这两页PPT上纠结了很久,我一直思考在第一页PPT上讲出一个现状痛点后怎么去切到第二页PPT很好的引出这产品。
一般的想法可能是:先讲一个社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然后就直接讲出我们的产品,接着是特点。但我觉得这么讲比较普通。我想描述的是一个场景,大家都说引起共鸣很重要,可能有人会想到这么说,先问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接着再说这个场景。最后我把例子里的人改成了我,为啥?当一个人难过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这么安慰:“你的心情我懂的,别难过了。”那个人心里可能会想:“你懂个屁!”痛点,我觉得只有我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才是真正的痛点。也不用担心你讲的自己的例子里面的问题别人不会遇到,我们没那么特别,你遇到的,很多人也遇的到。
想到这里我知道怎么去引出这个产品了:先讲我的例子,然后发问:如果有这么一台(介绍产品的特点)机器,就好了?最后引出产品,这样整个过程就很顺畅了。
后面发现这次有个很大的失误,这个项目是解大姐的,我觉得一个项目里面要有创始人的风格,路演的时候应该让她来讲,呈现出她自己的风格,我事前帮她梳理好怎么去讲。后面我却把这个项目以我的风格给展示出来,在问答环节,我让她来解答,一是项目里有些内容我还梳理不出来担心讲错了,二是我当时精神在走神恍惚中,没力气去想那些问题了,三是对于这种即兴问答我非常的不自信,看来以后要多提高这块了。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把一个环节切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块,前面是我的风格,后面是她的风格。
平时在俱乐部的学习让我获得了什么?我觉得是更好的了解了自己,所谓的技巧只是这个过程的附带品而已。刚开始我觉得自己是挺喜欢演讲的,后面发现这是要分环境的,很多时候我是不怎么想上台的,除非有很渴望要说的内容,或者是被别人引起了想法,所以我是个慢热,需要外界来挑逗勾引的人。作为一个闷骚的少年,在台上演讲会很消耗我的能量和状态,每次讲完后都不怎么想讲话了。在路演前,解阿姨叫我在他们面前演练一遍,我回绝了,我只是把框架跟他们讲完之后就一个人找个角落准备去了,如果在他们面前演练一遍的话,我担心能量消耗了,到时候就没有状态了。说到时间控制,这次路演只有5分钟的时间,不过平时俱乐部的例会都有时间控制的,这次在不写稿的情况下,我心里对内容大致有了个时间的预估。我也提前想好了,在举牌后我该怎么去处理后面没讲的内容。上次中区开放日的工作坊由于时间没控制好,弄的最后有点慌张了,恩,这次就提前想好了。
更好的了解自己有什么用?
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策略。更进一步,如果能改变自己能改的,接纳不能改变的,那就能很好的跟自己和平相处了,很多纠结都是由自己而起,比如:定了个大计划,却不符合现在自己的状况,结果是把自己憋难受了。
我们俱乐部和众创大巴有个相同的地方,都是个实验室也是个体验场,成长是要通过体验去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