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了师伯8年的狗狗生病了,很严重。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悲伤感侵袭而来,不是因为狗,而是因为师伯。
我对宠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感,但是我能感受到师伯那种面对亲密伙伴即将离世的那种悲伤,我为师伯的悲伤而悲伤。
做了第一次化疗后,狗狗的病情稳定了很多。师伯每天早上五点多要起床带狗狗去遛遛,准备营养餐,还要每天定时喂一大堆药物……朋友说,发展了一个细致照顾的特质。我说,人在面对真正喜爱的,是会这样的。师伯说是,表示赞同。
前几天家里的小猫看起来有点点感染猫藓,我一下子怒火中烧,凶了女儿。
我并不是一个喜爱宠物的人,相反,一点都不喜欢。家里的两只猫都是女儿极其喜爱的。大猫感染猫藓已是一月有余,面对一个不喜爱却不得不做的事,人其实很难完全心甘情愿,但是怕女儿被感染,也不放心让她照顾。一个多月,对我来说,已是极限。而面对女儿天天粘着的小猫,一不小心也感染猫藓后,我的耐受值一下子完全突破防线。凶女儿,怪她没有看好小猫,接近了被隔离的大猫。也责怪她,如果不能照顾好这两只宠物,就不要养了。
听到女儿也感染了的那刻,其实女儿也紧张害怕极了,眼泪啪嗒啪嗒直掉,我知道,她是心疼。
在这种情况下,再面对我的声嘶力竭,只有八岁的她,拿着手机躲进了卫生间。拿着大猫的药一点点给小猫涂上,也听到她跟爸爸发微信,问爸爸可不可以转点钱给她。
足足有一个多小时,她一直躲在卫生间,直到我平复好情绪进去找到她,道歉、安慰,并且告诉了她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也给她看了刚刚重新买的药和有宠物的朋友打听来的方式……告诉她,我不会不管它们,也请女儿不要害怕。
因为不够喜欢,所以在遇到一点点麻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永远是不养。而师伯和女儿不同,那是他们亲密的伙伴,所以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永远是心疼,然后怎么处理问题。
而我,也是因为喜欢女儿,最后还是妥协多照顾她,也照顾她暂时还不能完全自己处理的猫。
好像,这是一条永恒的定律,对于喜欢的,永远都有办法,对于不喜欢的,也永远都有借口。就像你喜欢跟一个人在一起,哪怕那个人再不好,你也会努力为那个人找到宽容的理由,而如果不喜欢,即使对方再好,也都可以挑剔。
我跟朋友说,好像人生并没有那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很多公众号写的很多很多关于找伴侣的条件,这个要和那个要合。可是,实际上,这个“和”似乎从来很难真的从天而降,而在实际的相处中,这些好像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因为有一条是从来不会想到的,就是换掉对方。就像,嗜辣如命的我,自从有了女儿后餐桌上几乎就没有做过辣的菜,即使偶尔做做,她不爱吃,我也就算了,久而久之,我也无所谓是辣还是不辣。女儿的口味越来越清淡,而我,也跟着越来越清淡。突然改变了,反而不习惯了。
傅首尔在《奇葩说》里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想给想要结婚的人两个建议啊,一定要跟自己非常喜欢的人结婚,很喜欢的人结婚,因为婚姻就是会吃亏的,越长久其中吃的亏越多。
那我觉得你跟一个很喜欢人结婚,你吃了亏才能想得开,这跟我们女生买衣服是一个道理,你在一个店里有一件非常喜欢的衣服,那有点线头或者掉一个扣子都能够忍受,你会经常长久的去穿它。
但是如果你不喜欢它,它哪怕有一点瑕疵就受不了,你可能就不会去购买它,或者购买了以后会很快的扔掉它。”
就像,师伯,哪怕花很多钱要给狗狗治病;就像,小小年纪的女儿,也要想办法找到可以找的资源,想办法带猫去宠物医院一样,因为他们足够喜欢。
而对于不喜欢宠物的我来说,永远只想着不要。但最后却也是因为足够喜欢女儿,也选择妥协。
她不忍心猫生病,我舍不得她难过。
生活其他,包括婚姻、物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