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一个叫蓑衣的新用户吸引了我,确切的说是名字下自带认证标志“作家”两字吸引了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所谓的作家在知乎开始新媒体写作,且深耕领域正是如何写作。
时代是真的快节奏,或者说行业内卷的超乎人的想象。按照传统的理解,作家是坚守纯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个孤高的群体。给人孤高的印象,是因为他们只为了内心而写。而现在他们也挤入了比较大众性的流量为王的自媒体写作行业,写起了迎合读者需求的文章。
作家成了自由职业者,通过写文章宣传新书、涨粉和卖课,说实话有点掉价。文字清丽实在,可是满满的都是煽情激励、知识干货,完全脱离了纯文学的那种文风清丽自然的美感。或许这就是新时代作家的转型,当新媒体文章热度不减,他们也按耐不住注册了账号跟着分起了市场的蛋糕。
不知道那样为了写作而写作的模式累不累,自己看了都会觉得累。因为文章思想内容上几乎是那几样,不同的在于题目不一样,写作的角度不同,分享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作者似乎就是忙于怎么选题,怎么引起共鸣,怎么做到爆款,像极了一个新媒体运营,而不是写作者。
作者也发文建议不要轻易全职自媒体写作,不要全职做读书博主,因为艰难。不难理解,你并不是为了内心而写,所以需要不断的找题材,挖掘读者的阅读口味,关注时下热点,还要忍受读者的漠然和跟风行为,甚至写了几十篇文章后毫无读者反馈的情形。
自媒体写作课程,最多也就是教你基本的运营、故事框架和写作技巧等。没有写作的基本历练,步入写作的正轨永远都是遥不可及的。大道至简,要学好写作从来都是那四个字:多读多写。
在我看来,职业写作是根本没法通过报课去学习的。如果实在要学,那就写好了,不用多问,坚持每天写下去。哪怕明知道写下去也不可能成为作家也能坚持写下去,或许会有所收获。因为你会慢慢意识到所谓的写作,是为了探索人生,是内心肿胀、不吐不快。
想起陈冠希老师的一场演讲,他说,如果要获得成功就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而不是能赚钱的事情。是的,如果一件事我们不热爱,就很难坚持下去,而通常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收获。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历史教师王汉周的文章,弄清了学者写作和作家写作的异同,也深刻意识到新媒体写作是这个时代的红利。因为这个时代不会因为你不是作家和学者而拒绝让你写作,相反,只要你能发表原创性文章去传递价值,就一定会被相应的读者群体关注。要想自媒体写作获得成功,就必须持续写出极具个性价值的文章,打造属于自己的自媒体IP。这是进入自媒体写作行业必须具有的写作理念,如果背离了,注定是要黯然离场的。
这里面自然还有运气或机遇的成分,因此,不妨多一点耐心,以副业的心态看待自媒体写作。当自己的文章没有被较多关注时,可以写一些自娱自乐的小说或随笔。不关心所谓的自媒体红利期,坚持为内心而写才能走的更远,这才是对待新媒体写作内卷应有的积极姿态。
网友评论